中華傳統文化·地理文化·三孟
孟廟、孟府、孟林的合稱。孟廟又稱亞圣廟。在山東鄒縣南關。為歷代祭祀孟子之所。北宋景祐四年(1037),孔子四十五代孫孔道輔知兗州時,始于四基山訪得孟子墳墓,建廟墓旁。因距城較遠,瞻拜祭祀諸多不便,乃于宣和三年(1121)遷建今址。北宋元豐年間追封孟子為鄒國公,元代加封鄒國亞圣公,其后不斷對孟廟增修拓廣,現存建筑為清康熙年間地震傾圯后重建。主殿為亞圣殿,雙層飛檐、綠琉璃瓦覆頂,檐下八角石柱26根,通體淺雕龍鳳花卉。廟內有歷代碑碣石刻350余塊,著名的有元代仿刻秦李斯小篆峰山刻石、唐歐陽洵《蘇玉華墓志銘》,廟內古樹蒼郁,其中一巨槐生于古柏中,糾纏連理,抱成一本,人稱“柏抱槐”,歷幾百寒暑,仍蔥蘢茂密,堪稱奇觀。孟府亦在鄒縣南關,東與孟廟毗鄰,為孟子嫡裔居住的地方,稱亞圣府。府前為官衙,后為住宅,現存院落四進。大堂之后有賜書樓。孟林,在鄒縣城東北12.5公里四基山西麓。宋元豐七年(1084)朝廷賜庫錢增修墓廟,林內古柏參天,蔚然深秀,享殿五間,殿后即孟子墓。墓西300米處有古冢三個,世傳為孟孫、季孫、叔孫之墓。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哲學文化·三世說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地理文化·三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