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地理文化·鴻溝
古運河名。約戰國魏惠王五十年(公元前360年)開通。故道自今河南滎陽北引黃河水,東流經今中牟北,又東經開封北,折而南經通許東、太康西,至淮陽東南入潁水。聯結濟、濮、汴、睢、潁、渦、汝、泗、荷等主要河道,形成了黃淮平原上的水道交通網,對促進全國各地經濟文化的交流,起了巨大作用。更著名的是楚漢相爭時曾劃鴻溝為界:東面是楚,西面是漢。今稱界限分明為“劃若鴻溝”,即出于此。漢以后改稱”狼湯渠”。又一說,河南滎陽縣廣武山上,有漢王劉邦和楚王項羽在此對壘所建的東西廣武城,西城為漢所筑,東城為楚所建。兩城間有一南北向的大溝,名廣武溝,溝寬約800米,深達200米,溝內有鴻溝村。北面滾滾黃河,西南萬山叢錯,群峰崢嶸,形勢極為險惡,是古代交通咽喉,軍事要地。“楚、漢相爭、鴻溝為界”,劉邦、項羽多年戰爭中,在此曾形成中分天下的局面,約定鴻溝以西為漢,鴻溝以東為楚。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哲學文化·魏晉玄學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地理文化·黃歇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