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哲學文化·言意
中國哲學史上的一對重要范疇。“言”指語言,“意”指思想,言意關系即語言和思想的關系。主要有“言不盡意”、“得意忘言”和“言盡意”三種觀點。“言不盡意”論認為語言不能充分表達思想的意義,割裂了語言和思想的聯系,甚至主張“去言”、“忘言”。主要代表有荀粲、王弼等人?!暗靡馔浴辈环裾J語言表達思想的作用,但又認為得意應忘言,最終也割裂了語言和思想的聯系。《莊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把語言作為可以和思想分離的工具。王弼深化了這一思想,主張“得意忘象”?!把员M意論”肯定語言和思想不可分割。西晉歐陽建《言盡意論》說:“理得于心,非言不暢;物定于彼,非名不辯。言不暢志,則無以相接。名不辯物,則簽識不顯?!鹞锒w,言因理而變。此由聲發響應,形存影附,不得相與為二矣。茍其不二,則言無不盡矣?!敝赋雒c實、言與意是完全一致的。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歷史文化·解放戰爭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法制文化·訊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