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軍事文化·火器
北宋創制和發展起來的劃時代的軍事武器。指借助于火藥的燃燒、爆炸和助推功能而制作的具有遠距離強大殺傷、破壞力的兵器。包括燃燒性火器、爆炸性火器、拋射性火器及其運載發射器械等。火器在宋代還主要是依附于冷兵器來發射的燃燒、爆炸性火器;元代創制的金屬管形火器使之逐漸取代冷兵器成為軍隊主要武器裝備;明代得到了空前發展,各種槍炮炸彈等質量迅速提高并大量裝備軍隊,但一直到清中葉,仍是冷兵器與火器并用;清末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軍大量裝備購入和仿造的洋槍洋炮和船艦,從此進入火器時代;辛亥革命后,火器日趨多樣化、自動化;國民政府期間軍隊裝備了大量進口的飛機、坦克等現代火器裝備。火器的使用使炮兵形成獨立的兵種,騎兵戰術作用降低,作戰隊形由密集趨向疏散,對城塞的強攻、固守戰斗增多,出現了以火戰開始、以沖擊結束的新型戰法,并形成了閃擊戰、大縱深戰、立體戰等戰術,軍隊指揮方式亦發生了根本性改變。火器進一步擴大了戰爭的規模及其殘酷性。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地理文化·潼關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科技文化·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