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經濟文化·工合運動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知名人士發起組建的一批制造軍需、民用工業物資的合作社,以支援戰爭的運動。工合運動由胡愈之、盧廣綿、林裕福和國際友人斯諾、艾黎等人于1937年11月在上海發起。當時,抗戰爆發,沿海城市先后淪陷,抗日根據地及大后方日用工業品匱乏,急需組織工業品生產。工合運動一開始就受到中國共產黨代表周恩來、秦邦憲、董必武的支持和鼓勵,不久又獲得國民黨政府有關方面的同意。1938年底,中國工業合作協會作為工合運動的民間組織在重慶正式成立,孔祥熙任該會理事長,下設工合事務所,組建各種工業生產合作社。1939年5月,宋慶齡、陳翰笙等人又在香港發起成立工合國際促進委員會。到1942年底,西北區、東南區、川康、湘桂等地成立的工合事務所達72個,近3000個工合社,社員3萬多人,月生產總值達2500萬元。有社員股金600萬元,工業合作協會和銀行貸款8000萬元,并接受國際友好人士和團體捐款約500萬元。工合運動為奪取抗戰勝利起到了重大的物資保障作用。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地理文化·岳陽樓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經濟文化·張居正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