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宗完顏璟
一、太孫嗣統
大定八年 (1168) 夏天,金朝皇太子允恭喜得貴子,正率文武官員在金蓮川消夏避暑的金世宗,得到這一消息,大喜過望,急忙起駕回京,親臨探視,并為此大宴群臣。在宴席中金世宗高興地對李石和紇石烈志寧說:“我雖然有許多兒子,但是明德皇后只生了皇太子允恭一人。今天又有幸有了嫡孫,我看就叫他麻達葛吧!”麻達葛是一座山的名字,世宗曾去游獵過。此山勢衍氣清,世宗極為欣賞,麻達葛就成為章宗的小字。
大定十八年 (1178),麻達葛10歲,世宗冊封他為金源郡王,并開始教他學習女真小字以及漢家的儒家經典著作,由進士完顏匡和司經徐孝美等擔任侍讀。
大定二十四年 (1184) 金世宗巡幸上京會寧府,皇太子允恭奉命留守中都,監臨政務。允恭久居深宮,埋頭于經書之中,對處理政務一竅不通。是年七月就派兒子麻達葛前往上京,請求他早日回宮。允恭監國日夜操勞,再加上缺乏經驗,憂心忡忡,終于積勞成疾,大定二十五年(1185)六月,逝于中都承華殿。訃聞傳至,金世宗哀痛萬分,在天平山好水川的行宮里親自為允恭設位祭奠。此時的中都皇宮里簡直亂成了一鍋粥,前來吊唁的皇子、公主、王妃、文武大臣,熙來攘往。麻達葛失去了父親,哀痛過甚,只知嚎哭,左丞相紇石烈志寧忙勸道:“哭泣,是常禮。但郡王身處冢嗣之位,豈能因為哀痛而置江山社稷于不顧?”并召來太子侍讀完顏匡說: “你侍奉太子已經好多年了,是太子近臣。現在郡王哀痛過甚,你應當勸勸他,保護好他,不要離開左右。”
九月,世宗返回大都,授命豳王永成為中都留守,整頓混亂秩序。又派滕王府長史再興,御院通進阿里剌將金源郡王麻達葛保護起來,以防不測。十一月,紇石烈志寧上表世宗請求冊立金源郡王為皇太孫,確定嗣統。世宗沒有答應,而是將他改封原王,調判大興尹,先訓練他熟習地方政務,第二年又授命他為右丞相,由左丞相太尉紇石烈志寧輔佐他。
麻達葛擔任右丞相剛剛四天,世宗就召來問道: “你處理政事有幾天了?”麻達葛回答說:“四天。”世宗又問: “你認為擔任京尹與處理尚書省事相同嗎?”又回答說:“不相同。”金世宗微笑著點點頭: “地方政務繁雜細小,尚書省執掌大政,所以不同。你現在還很年幼,對于處理政務還要好好學習。我讓你擔任右丞相,一方面是要試一下你的才干;另一方面是要讓你熟習朝政。你要好自為之。”世宗還拿出宮中存留的《輿地圖》,讓他了解金朝的版圖。
大定二十六年 (1186) 十一月,金世宗下詔正式冊立原王麻達葛為皇太孫,并賜名為璟。麻達葛入慶和殿致謝。金世宗語重心長地對他說:“明德皇后只有你一個嫡孫。通過對你的試用來看,你還是很有能力的。自今以后,我立你為太孫,你要時時自勉,勿負眾望!”
大定二十八年 (1188)十二月,金世宗病重,下詔由皇太孫全權處理政務,并擁有對五品以下官員的除授之權。麻達葛奉命入居慶和殿。第二年正月,金世宗崩于福安殿。紇石烈志寧等宣諭世宗遺詔,麻達葛繼立皇位,這就是金章宗,金朝歷史上的第六代皇帝。
二、銳意求治
金章宗生長于世宗執政的金朝盛世,對世宗的文韜武略耳濡目染,上臺后繼續實行“仁政”統治。同時,改變了世宗的復古主義做法,執行漢化政策。他極力推崇北魏孝文帝的漢制改革,不斷完善各種政治制度,實現了女真族的徹底封建化。
各項制度的普遍完善與法律化是金章宗時期政治的突出特點。
金朝自熙宗時期便已開始全面建立漢官制度。章宗即位后,加強官制改革,整頓三省六部的建制。同時,適應形勢的需要,又設立了許多新的機構。承安三年 (1198) 金章宗在中央設立提刑司,后改安撫司,其職責是鎮撫各地人民,糾察邊防軍務,審察朝廷內外重大的刑事案件。司內還特設安撫判官,專管女真族猛安謀克。第二年又改安撫司為按察司,掌管審察刑獄,彈劾官吏,并兼勸民農桑。泰和六年 (1206) 適應軍事形勢的需要,金章宗又在各地設立遞鋪。其制規定,馬路每十里設一鋪,每鋪設四人,鋪頭一人,鋪兵三人,以所統轄射糧軍差充。鋪兵腰帶響鈴,日行三百里,凡是元帥府,六部的文件,以及皇帝的旨令和各地的奏牌都可以入鋪轉送。泰和八年(1208),金章宗又仿照遼宋舊制,精簡戶部官員,設置三司,執掌鹽鐵、度支、勸農三科。另外,重開登聞鼓院,還設置審官院,內侍寄祿軍,軍器監,甲坊署,提舉圉牧所等行政機構。官僚機器迅速膨脹,使得政府官員劇增。金章宗泰和年間,朝廷在職官員有四萬七千多人,比金世宗時增加了兩倍多。這么龐大的官僚隊伍,管理起來也確實很費腦筋。為了清明吏事,提高行政效率,泰和四年(1204),金章宗仿照唐朝的政治制度,制定了對文武官員的考課法,即四善、十七最之制,規定不同級別的官員,按照政績大小來決定升降。
金朝在與遼宋的交往中,逐漸學習到漢族統治者的禮樂制度。但卻一直沒有形成金王朝自己的完整的禮樂制度。直到金世宗大定末年,金朝才開始參校唐、宋禮典沿革,制訂禮樂,先后開設了“詳定所”以議禮,“詳校所”以審樂,由學識淵博的宰相主持修訂。金章宗明昌初年才開始匯集成書,共四百多卷,取名為《金纂修雜録》,由尚書左右司、春官、兵曹、太常寺各掌管一部。金章宗也極為重視朝廷禮儀,明昌六年 (1195) 十二月,禮部尚書張等進呈《大金儀禮》。泰和三年(1203)章宗又令吏部侍郎李炳、國子司業蒙恬仁本、知登聞檢院喬宇等再評定《儀禮》。這樣經過兩代帝王的努力,章宗時已形成了金朝的完備的禮樂制度。
金朝幾代帝王都遵循一種遵孔事儒的政策,章宗即位之前就熟讀了儒家的《詩經》、《尚書》、《孟子》等經典。即位之后,他立即下令由孔子的嫡系后代孔元措襲封衍圣公,并下特旨修繕孔廟,廊廡用碧瓦,石柱雕龍紋,修建廳堂、學廟等四百多間。金章宗還興辦教育,重視科舉。他在世宗大力興辦學校的基礎上又增設了節鎮府學、防御州學六十多處,增養學士一千多人。并學習宋朝的教學經驗,在國子學中對學生的教育實行“三舍法”。金章宗還曾詔令三十五歲以下的女真親軍,必須熟讀《孝經》和《論語》。在科舉制方面,金章宗繼續實行前代的詞賦、經義、策論、律科、經童之制和女真進士科。又在明昌初年增設了制舉宏詞科,以待非常之士。制舉宏詞科的設置彌補了單純依靠詞賦、論等考試手段選拔人才的不足,使得具有特殊才能的專門人才得到了重用。至此,金朝完善了自己的科舉制度。
金朝自太宗以來,重視法治,歷代帝王都關心修定法律。正隆時曾制訂《續降制書》,世宗時又有《權宜條理》、《重修制條》,但是卻都繁雜失次,缺乏條理。明昌元年(1190),金章宗下令組成評定所審定律令。明昌三年 (1192) 七月右司郎中孫鐸先以評定所所校《名例篇》進呈,不久諸篇皆成,章宗又下令中都路轉運使王寂、大理卿董師中等重新校訂,制成《明昌律義》,后來又命大興府事尼龐古鑒、御史中丞董師中為校定官,戶部侍郎李敬義等為覆定官,重修新律。至泰和元年 (1201) 十二月修成,是為《泰和律》,這是金朝最完備的法典。
金章宗繼承子世宗的衣缽,上臺以后,極力要有所作為。解放生產力是他在經濟領域中采取的重要措施。
大定二十九年(1189)二月,章宗剛剛即位,就下詔將宮籍監戶中屬于睿宗、世宗、生父允恭的奴婢全部放免為平民。閏五月,又下詔允許因貧困而賣身的奴婢贖放為良,他們的子女也要從良。金朝奴婢中,占有絕大多數的是屬于寺院僧道的所謂“二稅戶”,他們既要向國家納租又要向寺院納稅,是地位最低下的奴隸。對于對他們采取什么樣的政策,金朝統治集團內部歷來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大定二十九年十一月,章宗又對這一問題組織文武大臣展開了一場討論。大多數官員主張有公牒可憑的二稅戶準許為良。參知政事移剌履認為,憑驗真偽很難以辨明,凡是奴婢今后所生子女全部為良。對現有的奴婢不準許典賣。這樣三十多年以后,所有的奴婢就可以放免為良。太尉徒單可寧則認為,寺院將二稅戶抑為奴婢,成俗已久,驟然加以改變恐怕人情不安。如果惡其奴婢數多,應嚴立格法以防濫度,則自然而然地就會減少。完顏襄則認為,出家人不得使用奴婢,不管是什么原因成為奴隸的,應全部放免為良。金章宗接受了完顏襄的主張,馬上派遣大興府治中烏古孫仲和、侍御使范楫分括北京路及中都路二稅戶,凡是沒有憑驗的恢復其原來農奴地位,持有憑驗的全部釋放為平民。這樣共放免二稅戶一千七百多戶,一萬三千九百多口。明昌二年 (1191) 二月,金章宗明立法律,嚴禁將良人誘使為奴,徹底廢除了奴隸制度。
對于女真人猛安謀克制,金章宗一方面繼承了世宗的某些整頓措施,另一方面又作了許多新規定。承安五年 (1200) 制定了 “猛安謀克軍前怠慢罷世襲格”和 “猛安謀克斗毆殺人遇赦免死罷世襲格”,有效地制止了猛安謀克不務正業和自由散慢。泰和年間又先后制定了“鎮防千戶謀克放老入除格”和“猛安謀克承襲程試格”,以法律的形式剝奪了猛安謀克在世襲制上的特權。“程試”制度的實行淘汰了一批平庸無能的猛安謀克,提高了猛安謀克的整體素質。
游手好閑,不事生業,一直是猛安謀克的最大的弊病。針對這一問題,泰和元年(1201)六月,金章宗接受尚書省的奏請,下詔規定:猛安謀克戶每有土地四十畝,必須種桑一畝,嚴禁毀壞樹木,私自出賣土地的重刑懲治。泰和四年 (1204) 九月,又制定了猛安謀克租佃法,使得猛安謀克的土地出租得到了法律的保護。為了加強對猛安謀克的管理,章宗還規定猛安謀克隸屬按察司,由按察判官專門負責對猛安謀克土地生產的監督和教習武藝。為了恢復女真的尚武精神,金章宗還廢除了禁止女真人打獵的制度,規定: 女真人猛安謀克可以在冬季里率部眾出獵兩次,不過每次日期不得超過十天。金章宗還對女真人猛安謀克實行漢化政策,準許猛安謀克戶與漢民通婚,促進了民族融合和安定團結。
金章宗即位之初,明立各種制度,繼承了金世宗的基業,使金朝進入最繁榮的時期。單從人口增殖來看,達到了金朝戶口的最高數。據史書記載,泰和七年 (1207) 金朝全國共有七百六十八萬多戶、四千五百八十多萬口。
三、鄭王鎬王之誅
金朝自太宗以來,歷代帝王即位之后,大都執行對宗室的屠殺政策以穩固皇位,兄弟、父子之間彼此傾軋的事情時有發生。金世宗執政后,對宗室子弟采取懷柔政策,避免了兄弟之間的互相殘殺。但是他在臨終前將帝位傳給皇太孫,卻種下日后諸王爭奪皇位的禍根。
金章宗以太孫的身份繼立皇位,引起了世宗諸子的普遍不滿與敵視。章宗對于來自諸王的這種威脅早有察覺,為防止發生不測,不斷削奪他們的特權,并在諸王府設置王傅和府尉官。他們名義上隸屬于王府,實際上是章宗安插在諸王身邊的眼線,用以監視諸王的行動。在世宗諸子中,對章宗最有威脅力量的是鄭王永蹈和鎬王永中。
鄭王永蹈,母親是李石的女兒元妃李氏。大定十一年 (1171) 世宗封之為滕王,后又進封為徐王。大定二十五年(1185),又加開府儀同三司,并充大興尹。章宗即位之后,永蹈改判彰德軍節度使,進封衛王。明昌二年(1191)徙封鄭王,并改判定武軍。鄭王永蹈生性迷信圖讖,他有個家奴叫畢慶壽,是個陰謀家,暗中勾結術士崔溫、郭諫、馬太初,策劃擁立永蹈為亂。一次畢慶壽私下對永蹈說: “郭諫很會為人相面。”永蹈非常高興,忙將郭諫召進王府,讓他給自己和妻子、兩個兒子相面。郭諫心懷不測,迎合永蹈說: “王爺相貌堂堂,王妃和二位公子也是大貴之相。”還說: “王爺,您是元妃長子,非其他王爺可比。”永蹈聞聽,飄飄然。又召來崔溫、馬太初觀測、議論天相。郭諫、崔溫乘機鼓動永蹈起兵叛亂,說丑年 (明昌四年) 之后寅年 (明昌五年) 之前,天下將有大亂。來年春天將有屬兔命的登上皇位。永蹈恰好屬兔,對他們的說教深信不疑,積極準備發動叛亂。他暗中收買章宗內侍鄭雨兒刺探章宗言行,任用崔溫為主謀,郭諫、馬太初往來游說,搜羅同謀,擴張勢力。
河南路統軍使仆散揆,娶永蹈的長妹韓國公主為妻,是永蹈妹夫,此時正擁兵數萬,駐防河南。永蹈要發動叛亂,急需仆散揆在軍事上的援助,便與次妹澤國公主長樂密謀,讓駙馬都尉蒲刺覩致書仆散揆要他一同舉事,仆散揆沒有答應。永蹈蠢蠢欲動圖謀不軌,引起了家奴董壽的反對。董壽勸說永蹈不要謀反,永蹈沒有聽從,董壽便又告訴了另一家奴千家奴。千家奴密告了章宗。章宗下令將永蹈拘捕,命平章政事完顏守貞、參知政事胥持國、 戶部尚書楊伯通、 知大興府事尼厐古鞫問其事。 由于牽連的官員太多, 久久沒有結案。章宗又下令由完顏守貞一人全權鞫決此案,下詔賜鄭王永蹈及王妃卞玉、二個兒子按春、阿辛、澤國公主長樂自盡,蒲剌覩、崔溫、郭諫、馬太初做為同謀全部處死,仆散揆雖沒有參與其事也被解職,家奴董壽免死改隸監籍,賞賜千家奴銅錢二千貫,特遷五官雜敘使。永蹈謀反給金章宗敲響了警鐘,他對諸王的限制更加嚴格,又增置諸王司馬檢查門戶出入,連王府家奴的出入也要嚴加盤查,還下令限制諸王毯獵游宴。
鎬王永中,本名實魯剌,又名萬僧,元妃張氏所生,大定初年先后受封為許王、越王、趙王。大定十三年 (1173) 世宗任命他為樞密使,不久又改判大宗正事。大定二十四年 (1184) 世宗巡幸上京,特命永中輔佐太子允恭留守中都。章宗即位后,永中改判西京留守,進封漢王。章宗為籠絡諸位皇叔,下詔賜給每人黃金五百兩,銀五千兩,錢兩千貫,重幣三百端,絹二千匹,另賜永中修公廨錢三百萬,特加封永中的兒子石古乃為銀青榮祿大夫,阿離合懣為奉國上將軍。永中自恃世宗長子,是當然的皇位繼承人,根本沒把章宗放在眼里,處處表現出不恭。明昌二年 (1191) 正月,章宗的生母孝懿皇太后去世,判真定府事吳王永成,判定武軍節度使隋王永開奔喪誤期,章宗下令罰去他們每人一個月的俸祿,其王府長史各杖五十。永中因為有病不能前來奔喪,章宗以為他是有意怠慢,派使前去永中王府將他責備一番,自此永中便與章宗產生了嫌隙。
明昌三年(1192),章宗進封永中為鎬王,改判平陽府事。第二年,鄭王永蹈以叛逆伏誅,章宗增置王府司馬檢察門戶出入。河東提刑判官把里海私謁永中王府,章宗下令解除他的官職,并杖百。永中更是不滿。
故尚書右丞張汝弼,是永中母舅,其妻高陀斡,不滿于章宗繼承皇位,多次勸說永中奪取皇位,并將永中生母元妃張氏的畫像掛在正堂,早晚供奉。她還施展邪術暗中詛咒章宗。明昌五年 (1194) 章宗以詛咒罪處死高陀斡,并開始嚴密注意永中的行動。章宗對永中的提防和限制,使永中如坐針氈,惶惶不可終日。章宗則尋找時機,準備徹底解決永中尾大不掉的局面。時機終于來了。永中的第四個兒子阿里合懣,困不滿于章宗對王府的種種限制大發牢騷,結果被鎬王府傅尉密奏章宗,章宗以此為借口下令查封了鎬王王府, 詔令同簽大睦親府事、御史中丞孫即康前去鞫問。 永中的家奴德哥上書章宗揭發永中曾經對侍妾瑞雪說:“我得天下之后,封你為妃。”章宗認為這是大逆不道,下詔賜永中死,并將他的兩個兒子神徒門和阿離合懣斬首示眾。
四、北伐韃靼
韃靼部族是居住在我國北部草原的一個游牧民族,遼王朝統治時期,他們隸屬于契丹政權。金滅遼后,韃靼諸部屬金東北路招討使管轄,歷代金朝統治者授予他們的首領以各種官職,實現了對他們的統治。韃靼諸部在與遼、金的長期交往中,不斷發展壯大,到金章宗即位的時候, 其中的阻?部和廣吉剌部勢力最為強大。 他們不斷興兵南下, 搔擾金朝北部邊境,擄掠人口和財物,嚴重威脅著金王朝的統治和人民的生活安定。對此,金章宗先后采取了各種措施積極進行防御。
明昌三年 (1192) 金章宗下令召集百官議論在北部邊境修筑界壕, 以阻止阻?, 廣吉剌二部的南侵。先后征集諸路役夫三萬多人,花費幾年的時間才完成。但由于北部風沙太大,界壕挖出后往往又被沙土填平,實際上并沒有真正達到如期的目的。同年七月,章宗還下詔增置北部邊防軍一千二百人分別充實各處堡壘。
金朝駐防邊境的將士大都進行屯田, 實行自給。 但由于連年處于一種對阻?的戒備狀態,沒有時間親自挽犁耕種,許多屯田都荒蕪了,影響了軍糧的供給。章宗下令準許金軍將士招募漢民進行耕種,以保證軍糧的供應。明昌五年 (1194) 二月,派遣宣徽使移剌敏和戶部主事赤盞實理哥,視察北部邊境的士兵屯田情況,準備與阻?進行持久戰。同年九月,金章宗再次召集百官議論邊防事宜,并下令上京等九路挑選精兵三萬,等待來年春天調發,做好防御北方的侵擾的充分準備。
明昌六年 (1195) 正月, 北部邊境報警, 阻?部兵圍慶州城。 五月間, 金章宗下令左丞相夾谷清臣率兵出戰, 北征阻?。 夾谷清臣, 胡里改路桓篤人, 膂力過人, 善長騎射,曾效力于紇石烈志寧帳下,參加過鎮壓窩斡起義和對南宋的戰爭,以軍功受知于世宗,大定二十六 (1186) 為樞密副使,章宗即位之后,授為尚書左丞相兼修國史,并加封芮國公。夾谷清臣不但勇猛善戰,而且嫻習用兵之術。一次章宗對宰相們說:“最近有人獻上一份《八陣圖》,不知是否有用。過去我曾看過宋白所收集的 《武經》,其中記載的許多戰術在實際中很難應用。”夾谷清臣說: “兵書中記載的往往是模式化的兵法,實戰中難以應用。本朝自太祖以來,用兵打仗,重視使用正奇二軍,臨敵制變,以正為奇,以奇為正,制定適宜的作戰方案,使敵方摸不著頭腦。所以戰無不勝。”章宗表示贊同他的說法并且說: “學習古人的兵法就象學習下棋一樣,如果生搬硬套,一定很難取勝。”
夾谷清臣奉命出征后,在臨潢府設置行尚書省,聚會諸路精兵。首先派出探子偵知阻?虛實, 然后命宣徽使移剌敏為都統, 左衛將軍充和招討使完顏安國為左右翼, 統率輕騎八千做為前隊,向北進發。夾谷清臣自率精兵一萬殿后接應。全軍前呼后應,迅速推進到合勒河 (今喀爾喀河) 流域。前隊移剌敏在栲栳濼 (今呼倫池) 先后攻下十四座敵營,又回迎大軍,阻?屬部斜出押解著掠奪來的大批羊、馬及其它財物倉皇北遁。夾谷清臣派人前去斥責斜出的這種掠殺政策, 大大激怒了阻?人, 他們對金朝更加大肆侵掠。為挽救這種不利局勢,金章宗下令由右丞相完顏襄代替夾谷清臣,措置邊防事務。
完顏襄,本名唵,自幼胸懷大志,又頗具文韜武略,也曾參加過鎮壓窩斡起義和對南宋的戰爭,深得紇石烈志寧的賞識,紇石烈志寧曾向世宗推薦完顏襄,說他:“文武雙全,智勇兼備,有經世之才,非一般人能及,如果在非常時期重用他會遠遠地超過我。”大定二十三年(1183),世宗拜他為平章政事,加封蕭國公。明昌初年,章宗又拜他為右丞相, 讓他代替夾谷清臣繼續抗擊阻?人的侵擾。但是, 這時金王朝北部邊境局勢更加復雜化, 在阻?南侵的同時, 又發生了諸虬和契丹人民大起義。諸虬人民大起義聲勢浩大,他們轉戰于北京和臨潢府之間,完顏襄對他們實行招撫政策,并把他們安置在臨潢府周圍屯駐。契丹人民大起義規模更加宏大,他們在首領德壽、陁鎖的領導下,占據信州,很快發展到十萬多人。完顏襄調遣上京等路六千精兵、由臨潢府總管烏古論道遠、咸平府總管蒲察守純統領,分道進討,生擒德壽,鎮壓了起義。完顏襄消除內亂,解決了北征的后顧之憂,開始坐鎮臨潢,派駙馬都尉仆散揆等出師大鹽濼,派右衛將軍完顏充進軍斡魯速城,又派遣西北路招討使完顏安國進軍多泉子。過了不久,章宗又密詔完顏襄全力北征。完顏襄下令支軍出東道,自率精兵出西路,兩路進擊,齊頭并進。不料東路軍在龍駒河(今克魯倫河)陷入了阻?人的重重包圍,完顏襄忙率西路軍前來營救,在內外夾攻之下,阻?人作戰不利,解圍而去,逃奔斡里札河(今烏爾匝河),完顏安國尾隨追殲,大獲全勝,完顏襄班師回朝,升為左丞相,金章宗還加封他為常山郡王。
不久,廣吉剌部、阻?部再次南下入塞,章宗又命完顏襄為樞密副使兼平章政事,屯駐北京。當時,北方人民由于韃靼人的連年侵掠,生活極其貧困,為解決人民缺吃的問題,完顏襄在請示章宗之后,減價出售存糧來救濟貧民。安定民心之后,完顏襄便下令同判大睦親府事宗浩出鎮泰州,又請左丞衡在撫州行樞密院事,出兵西北路以邀擊阻?,自己則率兵出臨潢。
泰州是阻止韃靼人南侵的最前哨,宗浩受命出鎮泰州,負擔起了抗擊韃靼人的幾乎全部重任。宗浩精通軍事,當初,章宗召集文武官員議論抗擊韃靼人的策略。完顏襄主張保全廣吉剌、阻?兩部的完整, 使他們彼此牽制; 宗浩則提出了分而擊之的策略, 認為廣吉剌雖然桀驁兇猛, 但如果先將它征服, 再提兵北攻阻?, 就輕而易舉。 章宗同意了他的策略。到泰州后,宗浩積極進行御敵準備,他命令士兵與平民百姓穿壕筑障,做好防范,然后才派遣主簿撒為先鋒官,將兵兩萬出擊廣吉刺,廣吉剌不戰而降,主簿撒遂征集廣吉剌騎士一萬四千人隨軍參戰。宗浩北進,約于移米河 (今伊敏河) 與主簿撒相會,由于派出的人誤入婆速火部,主簿撒會師誤期,宗浩所部金兵在忒里葛山 (今特爾根山)與山只昆所統石魯、渾灘兩部遭遇,宗浩將他們擊敗,殺死敵人一千二百人,并俘獲了大批人口、牲畜。進至呼喝水(今輝河),韃靼各部驚慌失措,合底忻部長白古帶、山只昆部長胡必剌以及婆速火所遣和火者全部乞降,不久,婆速火部也向宗浩乞降,到承安三年 (1198),北遁的斜出也歸屬金朝。
在章宗的主持下,終于較好地解決于韃靼問題,穩定了金朝的北部邊疆。
五、南征趙宋
大定五年(1165),隆興議和后,金世宗執行對南宋的友好政策,一直保持著與南宋和平共處的關系,整個大定年間,雙方雖然時有磨擦,卻從未發生大的戰爭。章宗即位之后,繼續保持與南宋的和平友好。在與南宋的交往中,不計小節,顧全大體。他常告戒驛館官員,接持南宋來朝使者要熱情友好,不要在語言等枝節上爭強好勝,傷了和氣,影響大局。泰和二年 (1202) 九月,南宋寧宗趙擴生日,章派完顏瑭、張行簡分別為生日使、副使前往祝賀。臨行前,章宗告誡完顏瑭說:“你入南宋后不要因飲酒而耽誤正事,每遇事多跟張行簡商量。”對張行簡說: “南宋君臣行施禮儀,往往注重細枝末節,如果有欠妥當的一定要更正,凡是過去和約中議定的不能改變。”又說: “我聽說過去使者過淮河時,每到中流雙方常常搶奪渡船,這是失禮行為,你們要勸誡船夫,并且告訴南宋使臣: 我們兩國和好已經幾十年了,不應當因為小事傷害大體。”
在致力于和平的同時,章宗還采取保邊防宋的方針,對南宋實行嚴密防御。在雙方正常的榷場貿易中,金章宗增強了對泗州榷場的管理防御工作,增修屋舍,倍設稅卡,下令由場官和提控所維持榷場秩序。在軍事上,金章宗還切實增強了防御力量,他不斷增加與南宋沿邊的更戍兵。明昌六年 (1195)八月,金章宗下令諸軍將校整訓隊伍,把可以使用的將官、士兵、兵器以及船艦等上報樞密院,并詔令金軍將士就如何防御南宋獻計獻策。金章宗居安思危,做好了御敵的充分準備。
金章宗當政的差不多同一時期,繼任南宋皇位的是宋寧宗趙擴。趙擴是由宗室趙汝愚和外戚韓侂胄擁立的,即位之后自然要受他們的挾制。泰和五年 (1205) 韓侂胄受封為平章軍國事,總攬了南宋的軍政大權。韓侂胄曾經多次出使金朝,對金廷內外虛實了如指掌,他不甘于南宋對金朝的臣屬地位,在主戰派辛棄疾、陸游、葉適等人的支持下,利用韃靼騷擾金朝北方的機會,積極進行北伐準備。首先,韓侂胄奏請宋寧宗大造北伐輿論,追封岳飛為鄂王,削除秦檜的王爵,并把他的謚號改為繆丑; 另外,加緊軍事力量的準備,在與金沿邊屯集了重兵。泰和五年(1205),宋軍攻入秦川、鞏州來遠鎮,開始挑起事端,金章宗一面下令樞密院致書宋寧宗,指責他們撕毀誓約,要求南宋退兵;一面委派平章政事仆散揆為宣撫河南軍民使,辦理防御南宋事務。臨行前,章宗對他說:“我并不是好大喜功,而是要寧靜內外。宋軍如果表示愿意退兵,就不要追究了,如果繼續我行我素,毫不悔改,你可以統兵渡淮,橫掃江南。”仆散揆到汴京后,日夜操練士兵,金軍聲威大振,很快收復了失地。
是年六月,金章宗又召集文武百官議論對宋政策。趙之杰、承暉、孟鑄等人認為宋寧宗并不敢撕毀誓約;而完顏匡、獨吉思忠、烏延等人則認為宋寧宗設置忠義保捷軍,取先世開寶、天禧作為紀元(宋寧宗年號開禧),并沒有忘記進取中原,報仇雪恥。章宗認為南北和好已經四十多年,人民安居樂業,不忍心破壞和平。于是下令罷除宣撫使,將仆散揆招回中都。泰和六后(1206)正月,南宋使者陳克俊等來朝,章宗召見他說:“大定初年,世宗皇帝和你們宋朝相約為叔侄,我謹守此約,和好至今。誰料到你國近來屢次犯我邊境,所以我派大臣宣撫河南,現在我已將他招回,還抽調走了一批戍邊士兵,我并不介意小節,你回去后,要勸告你們的皇帝,不要繼續為惡。”
正當金章宗全力謀求和平之際,韓侂胄出兵占領了金朝的軍重鎮泗州以及虹縣、靈璧、壽春等地。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金朝中以左丞相宗浩、參知政事賈鉉為首的部分官員仍然執迷不悟,認為是狗盜鼠竊,不足為慮。尚書左丞仆散端等人認為這是南宋的蠶食政策,一旦大舉入侵,金朝將無能為力,主張章宗迅速出擊,章宗采納了他的建議。泰和六年 (1206) 五月,韓侂胄出兵北伐的同時,章宗也正式出師應戰,以平章政事仆散揆兼左副元帥,陜西兵馬都統使充為元帥右監軍,知真定府事烏古論誼為元帥左監軍,又以樞密使完顏匡為右副元帥,對南宋展開了全面的防御性戰爭。仆散揆到前線后,統領金軍將士四面出擊,很快收復了臨淮、蘄縣等地,宋軍退出金境。
宋軍的敗退增強了金章宗的必勝信心,他決定主動出師進討,給宋朝一點教訓。泰和六年(1206)十月,章宗命仆散揆等分九路出擊:仆散揆以行省兵三萬出穎川、壽春;河南路統軍使紇石烈子仁以兵三萬出渦口; 右副元帥完顏匡以兵二萬五千出唐、鄧;左監軍紇石烈執中以山東兵二萬出清口;右將軍充以關中兵一萬出陳倉; 右都監蒲察貞以岐、隴兵一萬出成紀;蜀漢路安撫使完顏綱以漢蕃步騎一萬出臨潭; 臨洮路兵馬都總管石抹仲溫以隴右步騎五千出鹽川; 隴州防御使完顏璘以本部兵五千出來遠。金章宗共動員兵力十四萬五千,由防御戰轉為對南宋的進攻戰。
戰爭一開始,金軍迅速推進,取得了全線勝利,占領了楚州、廬州、滁州、襄陽、宜州咸州、鳳州、大散關等地,宋太尉、昭信軍節度使、四川宣撫副使吳曦降金,章宗封他為蜀王。泰和六年十二月,仆散揆揮師圍攻和州,進屯瓦梁河,接著又攻下真州。宋軍全線崩潰。倉皇中決開巨勝、成公、雷塘渚諸處積水阻擋金軍的兵勢,焚毀其屋舍、儲糧,退回江南。同時,韓侂胄派出使者陳璧等向金乞和。
金朝在軍事上取得了節節勝利,但卻付出了慘重代價。泰和七年 (1207) 春,仆散揆以南方地氣潮濕為由,將金軍撤出淮南進行休整,只留下幾千人駐防濠州,等待南宋的議和使者。
仆散揆由于長時間的在外指揮作戰,積勞成疾,章宗下令左丞相宗浩兼都元帥代替仆散揆,督師進討; 同時又任命完顏匡為左副元帥,紇石烈子仁為右副元師。金軍再一次大兵壓境,氣勢更加洶洶。宋寧宗忙指使知樞密院事張巖派使方信孺向宗浩求和,方信孺見到宗浩后,認為議和必成,出言不遜,宗浩極為不滿,復書張巖說,若稱臣,以江淮之間取中劃界; 若稱子,以長江為界。并提出以懲治北伐元兇,增加歲幣,納犒師銀作為議和條件。韓侂胄大為惱火,籌劃再戰,但由于宋寧宗在主和派的挾制下已無心出兵,宋寧宗接受了宗浩的議和條件,殺死韓侂胄及其軍事助手蘇師旦,再次派左司郎中王柟為使臣,帶著韓侂胄、蘇師旦的函首來金求和。
泰和八年(1208),金章宗與宋寧宗達成和議,雙方互稱伯侄,增歲幣為三十萬,犒軍銀三百萬兩; 宋金維持原來劃定的邊界。這一年恰好是宋寧宗嘉定元年,這一次議和在歷史上便稱為 “嘉定和議”。
六、元妃亂政
章宗文治武功,勛業彪炳,然而,內治并不肅寧。他有一個寵妃,名喚師兒,李姓。此女出身微賤,父名湘,母為王盼兒。由于其父劉湘犯罪,李師兒被沒入宮監,大定末年又被選入宮中當了宮女。按照金朝宮廷慣例,宮女入宮后首先要學習識字和宮廷禮儀,學習時宮女與宮教以青紗障隔開,宮女在內,宮教在外,雙方不能見面,宮女有不認識的字或不明白的問題,在紗障內提問,宮教在外面回答。李師兒入宮時,擔任宮教的是張建,李師兒聰慧好學,平時張建所教的東西她很快就能領會,并能舉一反三,張建對她的才思敏捷極為賞識。但由于隔著紗障,張建也不知道她是誰,只知道她的嗓音清晰宏亮。一次,章宗問張建宮女中誰最才華出眾,張建回答說:“聲音清亮的那位學得最好。”于是,章宗召見了聲音清亮的李師兒,李師兒年輕貌美,聰明伶俐,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章宗對李師兒念念不忘,不久就接受宦官梁道的建議,將她納為妃子。李師兒聰睿、靜雅,能詩會文,并且極善于察顏觀色,迎合章宗。一次,她陪章宗靜坐賞月,突然間章宗雅興大發,冒出一句 “二人土上坐”來,李師兒應聲對道: “孤月日邊明”,章宗非常高興,對李師兒更加寵愛,明昌四年(1193),李師兒進封為昭容,第二年又進封為淑妃。她的父親劉湘被追贈為上柱國、隴西郡公,哥哥李喜兒被授為宣徽使,并賜名李仁惠,她的弟弟鐵哥也被授為近侍局使,一時間,李氏兄妹成為章宗的紅人,氣勢熏炫。一次,李氏拿鐵錢到左藏庫換銅錢,左藏庫副使高竑堅持不予交換,李氏便跑到章宗面前告狀,章宗下令將高竑貶為少府少監。朝中許多大臣競爭射利,紛紛拜在李氏門下,南京李炳、中山李著甚至不惜更易族譜,與李氏攀上本家。
章宗即位以前,發妻欽懷皇后蒲察氏就命歸黃泉,即位之后,章宗也一直再沒有冊立皇后,這時,他便有意冊封淑妃李氏為后。按照金朝故事,皇后必須是出身于名門望族的徒單、唐括、蒲察、拏懶、仆散、紇石烈、烏林荅、烏古論等部族酋長的家中。御史姬端修、 御史大夫張、 侍御史路鐸等官員上書章宗, 說李淑妃出身低微, 不當立為皇后。章宗無奈,只好立李氏為元妃。李氏雖被立為元妃,但是,她的地位與皇后也不相上下,李氏兄妹更加飛揚跋扈。元妃李氏甚至和尚書右丞胥持國勾結在一起,把持了中央政權,象誅殺鄭王永蹈、鎬王永中,罷黜完顏守貞等事都出于他倆的策劃。
胥持國是經童出身,金代科舉制規定,凡是士庶子弟年齡在十三歲以下,能讀大經二部、小經三部,又能讀《論語》、諸子,認識五千字以上的,經過考試合格便稱為經童。明昌年間,胥持國被授為尚書右丞,他見元妃李氏深受章宗寵幸,就陰謀與她交結,章宗即位以前,胥持國曾任職太子宮,他深知章宗生性好色,就私下里向章宗密授房中之術,還多次賄賂服侍李氏的宮女。元妃李氏也明白自己門第低微,要想在宮中立住腳跟,必須得到朝中官員的支持,于是多次在章宗面前為胥持國說好話。胥持國更加受章宗重用,與李氏互為表里,把持了朝政,引起了朝中大部分官員的反對。當時就有人諷刺說:“經童作相,監婢為妃。”有一次,章宗詢問眾大臣,漢高祖與光武帝誰優誰劣,平章政事張萬公回答說: “漢高祖優。”徒單鎰則回答說: “光武帝振興漢室,再造帝業,在三十年中沒有沉湎于酒色,而高祖寵幸戚姬,釀成大亂。就這一點而言,光武帝優。”其諷刺章宗寵愛李氏之意盡在不言之中。
章宗在位時妃嬪成群,但卻沒有留下一個兒子,欽懷皇后和其他妃姬雖然都曾有過孩子,但二三歲以前全都夭折了。泰和八年 (1208) 章宗得了嗽疾,久治不愈,李氏見皇嗣未立,便與母親王盼兒、宦官李新喜秘密策劃詐立皇嗣,預先找一個宮女詐稱已有身孕,臨產時從李家抱一嬰兒來頂替。恰好有個章宗的承御賈氏因得病嘔吐,并且腹中有一積塊,于是,李氏收買了賈氏,對外詐稱賈氏已經懷孕。可是過了不久,章宗就病倒了,留下遺詔說: “我的宮人中有兩位有娠 (另一位宮女范氏懷孕),如果將來生下一個男孩就立為皇嗣,如果兩個都是男孩,挑選可立的立為皇嗣。”
泰和八年 (1208) 十一月,金章宗病死于中都福安殿,享年41歲。大安元年(1209)春,衛紹王尊章宗謚號為憲天光運仁文義武神圣仁孝皇帝,廟號為章宗,葬于大房山道陵。
上一篇:昭烈帝劉備
下一篇:章帝劉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