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宗教文化·全真道
道教派別之一。亦稱“全真教”、“全真派。”與正一道同為元以后道教兩大派。為金代道士王重陽于大定七年(1167年)在山東寧海(今牟平)全真庵創立。該派以“澄心定意,包元守一,存氣固神”為真功,即為“全真”。主張儒釋道三教合一,認為修證可以“不主一相,不拘一教”,勸人誦《道德清凈經》、《般若心經》、《孝經》。該教不尚符箓,不煉外丹。王重陽弟子丘處機等七人,分別創立了遇仙、南無、隨山、龍門、華山、清靜七派。由于主張頗能迎合當時士庶各階層心理,及至封建帝王亦能接受。元太祖成吉思汗曾召見丘處機,賜號“神仙”,爵“大宗師”,命其掌管天下道教,全真道因而廣泛傳播,盛極一時。至明清逐漸衰落。該派奉王玄甫、鐘離權、呂洞賓、劉海蟾、王重陽為祖師,世稱“北五祖”。王重陽弟子丘處機等七人,世稱“北七真”。信奉該教的道士必須出家,其清規戒律與佛教大體相同。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文化發展·元文化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醫藥文化·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