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地理文化·三關
古代三個關隘的總稱。有五說:①上黨三關,即上黨關(在今屯留縣境,一說在晉城南),壺口關(在今黎城東北),石徑關(無考,一說在今河北省井徑縣北,地接山西)。見《后漢書·馮衍傳》:“夫上黨之地,有四塞之固,東帶三關,西為國蔽。”即此。②蜀三關,即陽平關(在今陜西省寧強西北),江關(在今四川奉節東),白水關(在今四川廣元西北)。見《三國志·賀劭傳》:“劉氏據三關之險”。即此。③義陽三關,在今河南省信陽市南,即平靖關(西關)、武勝關(東關)、黃峴關(百雁關)。信陽古稱義陽。④益津關、瓦橋關、淤口關亦稱三關,均在今河北境內。益津關在今霸縣,瓦橋關在今雄縣,淤口關在今霸縣東,五代時后周以此三關與契丹分界。(一說此三關有草橋關在今河北高陽縣西,而無淤口關。)⑤明以山西境內的雁門關、寧武關、偏頭關為外三關,以河北的居庸關、紫荊關、倒馬關為內三關,以拱衛京師。凡三關皆為古代軍事要塞。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地理文化·萬里石塘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社會倫理文化·三綱八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