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哀帝母定陶丁姬》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漢哀帝母定陶丁姬》人物故事小傳
丁姬(公元前?—前5年),山陽瑕丘(在今山東兗州東北)人。其父為漢廬江郡太守。嫁與漢宗室定陶恭王為姬,生漢哀帝劉欣。哀帝即位,尊丁姬為帝太后,其親屬亦隨之貴幸。公元前5年去世。后王莽奏請太皇太后王政君廢其帝太后名位,號其為丁姬,掘其故冢,改葬媵妾之次。
〔正 史〕
定陶丁姬,哀帝母也,《易》祖師丁將軍之玄孫。家在山陽瑕丘①,父至廬江太守②。始定陶恭王先為山陽王,而丁氏內③其女為姬。王后姓張氏,其母鄭禮,即傅太后④同母弟⑤也。太后以親戚故,欲其有子,然終無有。唯丁姬河平四年⑥生哀帝。丁姬為帝太后,兩兄忠、明。明以帝舅封陽安侯。忠蚤死,封忠子滿為平周侯。太后叔父憲、望。望為左將軍,憲為太仆。明為大司馬驃騎將軍輔政。丁氏侯者凡二人,大司馬一人,將軍、九卿、二千石⑦六人,侍中諸曹亦十余人。丁、傅以一、二年間暴興尤盛。然哀帝不甚假以權勢,權勢不如王氏在成帝世也。
建平二年⑧,丁太后崩。上曰:“詩云‘谷則異室,死則同穴’。昔季武子成寢,杜氏之墓在西階下,請合葬而許之。附葬之禮,自周興焉。孝子事亡如事存,帝太后宜起陵恭皇之園。”遣大司馬驃騎將軍明東送葬于定陶,貴震山東。
哀帝崩,王莽秉政,使有司奏丁、傅罪惡。莽以太皇太后⑨詔皆免官爵,丁氏徙歸故郡。莽奏貶傅太后號為定陶共王母,丁太后號曰丁姬。
元始五年⑩,莽復言“共王母、丁姬前不臣妾,至葬渭陵,冢高與元帝山齊,懷帝太后、皇太太后璽綬以葬,不應禮。禮有改葬,請發共王母及丁姬冢,取其璽綬消滅,徙共王母及丁姬歸定陶,葬共王冢次,而葬丁姬復其故。”太后以為既已之事,不須復發。莽固爭之,太后詔曰:“因故棺為致槨作冢,祠以太牢。”謁者護既發傅太后冢,崩壓殺數百人;開丁姬槨戶,火出炎(11)四五丈,吏卒以水沃滅乃得入,燒燔槨中器物。
莽復奏言:“前共王母生,僭居桂宮,皇天震怒,災其正殿;丁姬死,葬逾制度,今火焚其槨。此天見變以告,當改如媵妾也。臣前奏請葬丁姬復故,非是。共王母及丁姬棺皆名梓宮,珠玉之衣非藩妾服,請更以木棺代,去珠玉衣,葬丁姬媵妾之次。”奏可。既開傅太后棺,數聞數里。公卿在位皆阿莽指,入錢帛,遣子弟及諸生四夷,凡十余萬人,操持作具,助將作掘平共王母、丁姬故冢,二旬間皆平。莽又周棘其處(12)以為世戒云。時有群燕數千,銜土丁姬穿(13)中。丁、傅既敗,孔鄉侯晏將家屬徙合浦,宗族皆歸故郡。唯高武侯喜得全,自有傳。
《漢書》卷九七
〔注 釋〕
①瑕丘:縣名,治所在今山東省兗州市東北。②父至廬江太守:父官至廬江太守。③內:納;娶。④傅太后:漢元帝昭儀,漢哀帝祖母。哀帝即位,尊傅氏為皇太太后。請參見本書《漢元帝昭儀傅氏》。⑤同母弟:這里是同母妹的意思。⑥河平四年:公元前25年。河平為漢成帝第2個年號。⑦兩千石:漢官俸祿的單位為石,以數量多少標志品級的高低。兩千石是高級官員。⑧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建平為哀帝劉欣第一個年號。⑨太皇太后:即王政君,本為漢元帝皇后。請參見本書《漢元帝皇后王政君》。⑩元始五年:即公元五年。(11)炎:火光;火苗子。(12)周棘其處:在其地的四周種上荊棘。(13)穿:壙中。
上一篇:《漢光武帝皇后陰麗華》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漢光武帝皇后陰麗華》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漢平帝母中山衛姬》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漢平帝母中山衛姬》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