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國起義戰爭之敗
1854年6月10日,東莞天地會首領何公等率眾在東莞縣石龍鎮起義,占領縣城,起義隊伍很快發展到3萬余人,揭開了廣東省城附近天地會起義的序幕。7月5日,佛山天地會首領陳開在佛山石灣附近的大霧岡發動起義,占領佛山鎮。此后,李文茂、甘先、周春等在廣州北郊的佛嶺市,陳顯良等在城東燕塘,林洗隆等在珠江南岸,紛紛聚眾起義,關巨和何博奮等也率領珠江船戶起而響應,迅速形成了對廣州的包圍。武裝起義的烽火迅速燃遍廣東全省,幾個月之內,攻克了40余座府、州、縣城。但由于沒有統一領導和缺乏作戰經驗,為時不久,多數被清軍和地主豪紳組織的團練各個擊敗。陳開、李文茂等于7月率眾起義后,立即相互配合,開始了圍攻廣州的作戰。參加圍城的各路起義軍共約10余萬人,從7月20日開始,起義軍分3路進攻廣州東、西、北各門,但未有進展。8月初至9月初,起義軍仍一味盲目硬攻,忽視側翼保障,結果不但沒有攻占一座炮臺、一個據點,反使自己遭到不小的傷亡,進攻能力日益減弱,1855年2月下旬,起義軍圍攻廣州失敗。陳開、李文茂等部退據肇慶后,又于5月下旬進入廣西。9月底攻占潯州城后,宣布建立“大成國”,改潯州城為“秀京”。1856年4月中旬,大成國起義軍攻克武宣城,8月底,攻克平南城,10月初,拔除了威脅潯州的清軍據點蒙墟。起義軍進入廣西后,經過一年多的作戰,占領了潯州府屬的廣大地區,初步開辟了以潯州為中心的根據地,開始在廣西立定了腳根。為了進一步擴大根據地,大成國起義軍于1857年3月攻占了柳州,5月不戰而得南寧,9月攻占了梧州,至此,起義軍經過兩年鏖戰,先后攻占府、州、縣城數十座,控制了大半個廣西,隊伍發展到數十萬人。10月以后,隨著清廷在廣西增加兵力,大成國起義軍被迫由進攻轉入防御,逐漸喪失了戰場上的主動權,形勢急轉直下。1858年5月,起義軍進攻桂林失敗。同月,梧州城失守。6月,柳州陷落。此時,大成國尚據有10多個州、縣,擁有水陸兩軍10余萬人,以后,又有太平軍石達開部進入廣西活動。因此,在兵力對比上,起義軍仍占有優勢。。但由于起義軍作戰指導上一再失誤,到1861年8月,秀京落入敵手,大成國的起義歸于失敗。
大成國起義堅持6年,予清政府以沉重打擊。這次起義之所以失敗,從軍事上來說主要是由于沒有形成統一的領導核心,各路起義軍基本上是各自為戰,互不協同,缺乏統一的領導和指揮;在敵重兵進入廣西的情況下,起義軍仍只注重進攻,不注重防御,以致已攻占的地方相繼陷落;起義軍注意不斷擴大根據地是必要的,但忽視根據地的鞏固是錯誤的,大成國起義軍在軍事上的這些失策,留下了深刻的教訓。
上一篇:復辟奴隸制羅馬帝國的查士丁尼
下一篇:大謝山水詩的玄言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