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歷史文物·銅鼓
流行于嶺南、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一種青銅樂器。銅鼓由鼓面和鼓身兩部分組成,鼓面與鼓身相連處常有裝飾性的小動物,最常見的是蟾蜍,鼓面為圓形,基本上平坦,中間部分有些起鼓,為擂擊時所用,鼓身一般裝飾著各種浮雕圖案,讓鼓一眼看去十分精美。銅鼓是一種打擊樂器,雖被人稱之為“銅鼓”,但一般卻為合金鑄造,我國制作銅鼓的歷史極為悠久,我國擁有世界上最早的銅鼓,而且制造的工藝相當精湛,銅鼓是我國嶺南、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節慶日、聚集日等必備的樂器,打起銅鼓驚天動地、熱鬧非凡,深受當地人喜愛,至今仍在許多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流行,而且從整體構造看來變化不大。銅鼓體現了我國南方少數民族冶金鑄造、雕刻、音樂等方面的偉大成就,體現了他們的生活觀念、審美情趣。銅鼓對研究南方少數民族的文化有極重要的意義。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醫藥文化·針灸穴位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中國文學·長篇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