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醫藥文化·經絡學說
從人體經絡的分布和功能以闡述人體內臟與體表、內臟之間以及體表各部分之間聯系和氣血運行的理論體系。是我國古代醫家在長期醫療實踐中,對人體認識不斷深化的結果。經絡學說認為,經絡是遍布在人體各部位,負擔著運送全身氣血、溝通身體內外上下的功能。經絡不僅分布在體表,而且進入體內和臟腑相互聯結,并周而復始,如環無端地循環運行。其中直行的干線稱作經脈,旁行的支脈和小支稱為絡脈和孫脈,此外還有十二經脈以外的奇經八脈。經絡學說是中國醫學基礎理論之一,它同臟腑學說等結合起來,奠定了中國醫學生理、病理學的基礎,體現了中醫學的整體觀點。遠在公元前3世紀前后成書的《內經》中,經絡學說即已形成,后世醫家陸續又有所發展。它對中醫各科,尤其對針灸和推拿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宗教文化·紅陽教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民族文化·維吾爾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