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宗教文化·紅陽教
中國明代后期民間宗教之一。亦稱弘陽教、混元教等。據傳紅陽教之名來源于南宋柴望所著的《丙丁龜鑒》中所說的紅羊劫。即凡逢丙午、丁未年社會都要有厄運。傳說為飄高祖所創。飄高祖有二,一為洪洞縣高揚,一為韓太湖。該教信奉多種神靈,在紅陽經卷中有名有姓的神靈就不下千百位,其中混元老祖、無生老母和飄高祖是三位最高的神祇。稱“紅陽劫盡,白陽當興”,認為現在是釋迦佛掌教,為紅陽教主。過去是青陽,現在是紅陽,未來才是白陽,白陽即是光明理想的世界。紅洋教義中有救贖說的思想和勸善懲惡的思想。紅陽教的教徒早期多為上層人士,后期則以下層勞動群眾為主,特別是婦女教徒較多。在長期的發展中形成了許多支派,著名的有青陽教,白陽教、收血教等。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政治要事·紅軍長征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醫藥文化·經絡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