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君伊凡
伊凡四世(1530—1584),俄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沙皇,在位期間,曾實行政治軍事司法改革,加強中央集權,打擊封建割據勢力,為建立俄羅斯統一國家作出了貢獻。但是他的名字卻與“暴君”聯系在一起。
伊凡於1533年即位,當時年僅三歲。母后葉琳娜為攝政,五年后葉琳娜突然身亡。失去父母的伊凡,在大貴族的肆虐中生活和成長。當時,叔伊斯基、貝爾斯基和格林斯基等大貴族為爭奪政權而互相傾軋、殘殺,國家混亂不堪。年幼的君主伊凡整日處於恐懼和不安之中。惡劣的環境,養成了他多疑、殘酷和任性的性格。1547年,17歲的伊凡親政,稱沙皇,并開始實行一系列改革。首先他建立由貴族、僧侶、工商業者和其他團體組成的縉紳會議,向大貴族的世襲統治權宣戰。1555年的司法改革,取消了地方領主的世襲統治權,規定所有地方的重大刑事案件都由中小貴族組成的司法機構審理。軍事改革和新兵役法限制了貴族的特權,使他們不得不服從中央調遣。六十年代他實行的沙皇直轄制,把中央和南方富庶的省區的大貴族都遷到荒無人煙的邊遠地區,剝奪了他們的世襲權力,削弱了封建割據勢力賴以存在的基礎。所有這些改革都有利國家的統一和集權化,也促進了俄國歷史的發展。
但是,伊凡在實行他的改革時,卻根本不考慮策略和方法。他在清除大貴族的時候,不加區別地殺戮與大貴族有聯系的人,其中包括他的家人、親朋好友、仆役、農婦等。1570年,諾夫哥羅德貴族叛亂,為了懲罰當地貴族,伊凡派直轄軍前去鎮壓。在這次鎮壓中,諾夫哥羅德各地區城鄉的居民死者數萬。在伊凡所組織的直轄軍中也有一些支持中央集權和忠於沙皇的大貴族,他們也為沙皇的政權出了力。但在清洗過程中,以對待反動貴族同樣的方法對待這些支持沙皇的貴族。伊凡的不明智的政策造成極為嚴重的后果,大批無辜居民的被殺,使勞動力奇缺,土地荒蕪,五谷不收,租稅無著。不加區別地對待貴族的政策,使大批支持中央集權的貴族倒向反動貴族一邊,沙皇陷于眾叛親離的處境,直轄制因而不得不停止實施。
伊凡的所作所為,說明政策和策略是十分重要的。缺乏正確的策略,改革的目的就不可能實現。
上一篇:拜占庭力大難抵聯合艦隊
下一篇:杯弓蛇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