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經濟文化·子母相權
中國春秋末期思想家單旗提出的一種貨幣流通理論。單旗,史稱單穆公,任周景王的卿士,曾反對周景王鑄大錢,因而將“子母”這一概念運用到貨幣流通現象上,并首先作了較系統的表述。他重視貨幣的“權輕重”的作用,認為鑄幣分量的輕重要適合流通中的需要。如果原來的鑄幣分量太輕,因而購買力低,就應鑄造分量較重的貨幣;反之,則應鑄造較輕的貨幣。兩種鑄幣同時在市場上流通,按它們的輕重維持一定的比價,這就叫“母權子”或“子權母”(《國語》),后來人們把它歸納為“子母相權”這一貨幣術語,長時期為人們論述貨幣流通與貨幣制度時所援引。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中國文學·婉約派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文化·學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