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舞蹈文化·滿族秧歌
盛行于遼寧省撫順市,過去也被稱為“地秧歌”或“韃子秧歌”。每當年節都舉行大型秧歌活動,每個秧歌隊以參加的人數多為榮,可達二三百人之多。表演時各分成兩隊,男女均有,隊首為領舞,身穿長衫,手持拂塵,多為清代官人打扮。男隊員以紅黃彩綢斜披肩上,女隊員頭上飾花,被稱為“堆花”。兩隊秧歌隊各走圖形,但在兩隊相遇時,隊首二人必須表示滿族的“請安”、“碰肩”、“抱腰”等禮節。有十余種之多。在秧歌隊伍行進中,還有一丑角“客利圖”翻穿皮襖,持長鞭,邊甩鞭打響,邊來回走動,伴有唱詞,起到為秧歌隊開路和逗趣的作用。秧歌隊表演中有旋轉和渾身顫動的動作,可能與滿族古代祭祀舞蹈姿態有關。據考查此種“秧歌”始于努爾哈赤時期,距今已有三百余年歷史。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宗教文化·清茶門教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科技文化·潘季馴治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