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宗教文化·清茶門教
明末至清中葉民間宗教之一。因教徒吃齋,故亦稱清凈門齋。由明末聞香教發展而來。聞香教的創始人為直隸灤州石佛口的王森。明末清初,聞得教為逃避統治者的鎮壓改為大乘教。大約在雍正、乾隆年間又由大乘教改為清茶門教。入教者要受三皈五戒,盧木點杖,平日吃齋。奉彌勒、觀音、無生老母等神佛,早晚各燒一次香,供清茶二盅并誦經卷。認為喝了這種清茶之后,有病可以治病,無病可以延年益壽,長生不老,永享安樂。宣稱世界可以分為現在、過去和未來,提倡劫變思想,把王氏子孫看成是彌勒佛的化身。主要經卷有《九蓮如意皇擬寶卷真經》、《三教應劫總觀通書》等。該教對清末農民起義有很大影響。主要在直隸、山東、山西、河南、江蘇、河北、安徽傳播。嘉慶十八年(1813年)后受鎮壓,該教衰微。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民族文化·清真寺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舞蹈文化·滿族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