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趣談·趙佶
《趙佶》:宋徽宗,名趙佶(1082—1135),自稱教主道君皇帝,宋代書畫家。他政治上昏庸無能,卻喜好藝術,善書畫,成就頗高。他的書法擅長行、草、正書,筆勢勁逸。《鐵圈山談叢》曰: “裕陵(即徽宗)作黃庭堅書體,后自成一家。” 清人王文治《論書絕句》云: “不徒素練畫秋鷹,筆態沖融似永興。善諫工書俱第一,宣和天子太多能。” 他繪畫重視寫生,以精工逼真著稱,工花鳥。相傳用生漆點鳥睛,尤為生動。傳世墨跡有《千字文卷》、《牡丹帖》、《秋花詩卷》、《閨中秋月詩帖》等。
瘦金書法
宋徽宗趙佶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昏君。論治理國家,數他最無能; 若談書畫,他卻頗精通。宋徽宗一生重視百藝,嗜好書畫,不但自己研習,還大量收藏歷代書畫真跡,并把晉唐以來的書法名跡讓文臣摹刻成《大觀帖》。他還利用政治力量,網羅了許多書畫名家,讓文臣們編輯成了 《宣和書譜》和《宣和畫譜》,為我國書畫藝術的繼承和發展辦了兩件大事。
宋徽宗的書法,開始學習唐代的薛稷,后來變其法度,以碑入書,用畫國畫的方法來作書法。他用筆纖細,挺勁方折,字形縱長,自號“瘦金書”。這種書體筆勢勁逸,意態天成,點如秋菊,撇如幽蘭,真是匠心獨運,豐韻別致,雅逸可人。瘦金書宜于題畫,別具特色。初看淡雅如畫,再看實不平凡。如果沒有魏晉六朝碑板的深厚功底和嫻熟的繪畫技能,寫出來的“瘦金書”,是不會吸引人的。
“瘦金書” 的不足之處是似斷崖弱藤,頗有難續之勢,但這種書體作為一種獨特的書法藝術風格,亦不失為新奇。
趙佶像
《閏中秋月詩帖》 (局部) 宋徽宗趙佶
上一篇:印章趣談·趙佶
下一篇:扇面趣談·趙士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