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科技文化·候風地動儀
中國古代觀測地震的儀器。東漢天文學家張衡于132年創造。用“精銅制成,圓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樽”,里面有精巧的結構,主要是中間的“都柱”(相當于一種倒立形的震擺)和安周圍的“八道”(裝置在擺的周圍和儀體相接聯的八個方向的八組杠桿機械),尊外相應地設置八條口含小銅珠的龍,每個龍頭下面蹲著一只張口向上的蟾蜍。一旦發生較強的地震,“都柱”因震波失去平衡觸動龍頭的杠桿,使處在那個方位的龍嘴張口,銅珠即掉在下面的蟾蜍口里,觀測者即可根據“振聲激揚”而知道地震發生的時間和方位。據載,地動儀成功地記錄了138年在隴西發生的一次六級以上的地震,開創人類使用科學儀器觀測地震的歷史,比國外地震儀早1700多年。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文化·信而勿誑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傣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