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文化·信而勿誑
儒家的一種教育思想。意指要相信教師,相信書本,但不要達到迷惑的地步。因為教師不是萬能的,書雖“代吾人言”可也不是絕對正確、永遠正確。而且事物總是發展的,后人總要超前人,所以“學無常師”。孔子就說:“后生可畏,焉之來者之不如今也”(《子罕》)。他還認為有些事情,更適合年輕一代去做,即使在老師面前也無需謙讓,要“當仁不讓于師”(《衛靈公》)。孟子說:“盡信書,則不如誣書”(《盡心下》)。要“多聞闕疑”,讀書要多問“為什么”,孔子說:“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如之何也已矣”(《衛靈公》)。南宋大儒陸九淵說得更加清楚:“昔人之書不可以不信,亦不可以必信,顧于理如何耳”,只要合于“理”,即使是“非圣人之經”,甚至是“婦人孺子之言”,也可學習(《陸九淵集》)。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民族文化·侗戲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科技文化·候風地動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