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中國文學·銘箴
古代文體名。規戒性的散文。“銘”為刻在碑版、器物上的文字,或稱功德,或申鑒戒;“箴”以警戒他人或自身為目的,稱為箴言。孟郊《勸友》詩:“人生靜躁殊,莫厭相箴規。”箴、銘均為規勸性散文,但二者略有區別。箴言純屬規勸,銘言含有褒揚。故《文心雕龍·銘箴》篇說,二者“名目雖異,而警戒實同。箴全御過,故文資確切;銘兼褒贊,故體貴弘潤。”唐劉禹錫《陋室銘》以褒揚陋室為題,表現出古代知識分子的高尚氣節。以銘言放在座位的右邊,用以自警者,為“座右銘”《文選·崔瑗<座右銘>》呂延濟題注:“瑗兄璋為人所殺,瑗遂手刃其仇,亡命,蒙赦而出,作此銘以自戒,嘗置座右,故曰座右銘也。”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醫藥文化·酒劑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科技文化·鑄鐵柔化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