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醫藥文化·酒劑
中醫傳統的藥劑型式之一。是以白酒或黃酒為溶媒,配以一定中藥組方的藥料,經密閉浸泡一定時間,使藥物中的有效成分浸出,其浸出的澄清液即為酒劑,又稱“藥酒”。中醫認為,藥酒具有溫經通絡、活血散瘀、消腫止腫、殺蟲止癢、強筋壯骨等功效。適用范圍也很廣泛,可用于內傷雜病,也可用于外感疾患,尤適用于跌打損傷、皮膚疾病等。《素問·血氣形志篇》:“形數驚恐,經絡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藥。”中醫古方中較著名的酒劑有虎骨酒、茴香酒等。中醫制做酒劑有許多講究,《本草綱目》載:“凡漬酒藥,皆須細切,生絹袋盛入酒密封,隨寒暑日數瀝出,滓可暴燥,微搗更漬,亦可為散服。”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經濟文化·道法自然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中國文學·銘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