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灼閩粵花·海南之旅·海南島·“海南萬里真吾鄉”
宋代大文豪蘇軾,一生坎坷,曾幾次被貶離開京城。最嚴重的一次是在他六十多歲時,被貶到當時的蠻瘴僻遠之地海南島,直到辭世前半年才被朝廷召回。
東坡吟海南
蘇軾在海南,以曠達樂觀的情懷,寫下了不少歌詠海南自然風光和風俗人情的詩篇,其一云:“九嶷聯綿屬衡湘,蒼梧獨在天一方。孤城吹角煙樹里,落月未落江蒼茫。幽人拊枕坐嘆息,我行忽至舜所藏。江邊父老能說子:‘白須紅頰如君長’。莫嫌瓊雷隔云海,圣恩尚許遙相望。平生學道真實意,豈與窮達俱存亡。天其以我為箕子,要使此意留要荒。他年誰作輿地志,海南萬里真吾鄉。”
蘇軾在海南期間,熱心文教,使儋州地區“書聲瑯瑯,弦歌四起”。他和黎族人民親密相處,感情深厚。“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蘇軾居儋州時所作的詩句,表達了他對海南人民的深情厚誼。如“半醒半醉問諸黎,竹刺藤梢步步迷。但尋牛矢覓歸路,家在牛欄西復西”;“總角黎角三四童,口吹蔥葉送迎翁。莫作天涯萬里意,溪邊自有舞雩風。”蘇軾北歸后,儋州人民將他講學、會友、寓居過的場所,所到過的地方,所講的方言和所戴過的帽子式樣分別命名為“東坡村”、“東坡田”、“東坡井”、“東坡橋”、“東坡坐石”、“東坡書院”、“東坡話”、“東坡帽”,還修建祠廟紀念。
蘇公祠
蘇公祠位于海口市郊五公祠的東側。“此地能開眼界,何人可配眉山”,蘇公祠門前的楹聯道出了海南人民對蘇東坡的尊崇。蘇東坡在海南島三年的時間里,熱心向這荒僻海島上的人民傳授當時中原昌盛的文化。此后一百六十二年間,海南名登進士榜的有十二人,舊時海南島有歌謠:“誰說滄海斷地脈,朱崖從此破天荒”,意指蘇東坡謫居海南傳播中原文化之后,海南才出了進士。蘇公祠大廳正面壁間鐫刻“蘇文忠公像”,廳前高懸“蘇公祠”金字匾額。廳內陳列蘇東坡的詩詞碑刻,明代瓊州名宦丘浚的正面石刻像,以及其他文物二十余件,其中海瑞抄錄唐詩的書法碑刻,筆力遒勁,刻工精湛。
祠堂左側有“瓊園”,內有浮粟泉、泂酌亭、古涼亭、洗心軒等勝跡。其中浮粟泉是傳說中蘇東坡在此地所鑿的雙泉之一,素有“海南第一泉”的美譽,泉名“浮粟”,取“視浮生真若寄,渺太倉于一粟”之意。相傳,蘇東坡被貶到儋縣,途經此地投宿,見附近居民飲用混濁的城河水,便觀察地形,指地而說:“依地開鑿,當得兩泉。”居民遵命挖掘,果然,咫尺之間得兩泉,一清一濁,清者為浮粟泉,濁者為洗心泉,味甘色異。可惜洗心泉在元末明初湮沒,現僅存浮粟泉。井后墻壁間鐫刻“浮粟泉”三字,傳說原為東坡手書,清光緒年間瓊州知府葉汝蘭修建時重題。兩旁篆書對聯:“泉水藻思,云散流襟”,是清代著名金石家汪厚的作品。泂酌亭,亦為蘇東坡命名,“泂酌”兩字原意為“遠飲”,有萬里投荒、擇善而行的意思。蘇東坡所題的詩——《泂酌亭并引》的碑刻現陳列于祠內。瓊園內的另一建筑物是古涼亭,亭內立一《神霄玉清萬壽宮詔》碑刻,為海南島現存的珍貴碑刻之一。碑高2.1米,寬1.03米,下有碑座,據傳碑文為宋徽宗趙佶親筆所書。
東坡書院
東坡書院位于儋縣中和鎮東郊,是蘇東坡由惠州再貶海南后居住、講學之處。門額上有“南天名勝”匾,兩側有對聯:“云物游觀,風光笑傲。”院內新亭聳翠,殿宇堂皇,古木幽茂,群芳競秀。古人曾以“此地標奇攬勝”、“地乃一州勝境”等詞句來贊美東坡書院。東坡書院由載酒亭、載酒堂、奧堂龕等古建筑構成。
載酒亭是元代延祐年間,在當年蘇東坡謫居儋州時會客的舊址上創建的,為上下兩層的古式檐亭。檐間匾額上書“魚鳥親人”。亭內有嵌字楹聯,上聯:“東壁圖書經笥墨莊真富貴”。下聯:“坡亭風月玉堂金馬比清華”。亭的兩側各筑清水池,池內有假山、游魚,池旁椰羽,竹林掩映,景色宜人。載酒亭后為載酒堂。元符元年(1098),儋縣地方官張中因與蘇東坡有詩酒來往,遂在當地土人黎子云兄弟的園子里營建此堂,成為海南各地人士與東坡雅集之所。堂名出自《漢書·揚雄傳》載酒問字的典故。堂內過去供有蘇軾與其子蘇過及友人黎子方三人坐像,上掛有“雪鴻因緣”題匾。中堂有對聯云:“賓至聯歡,追思展風流,雪爪尚存鴻北去;友冠承祀,若問送詩句,笛腔猶按雁南飛”,可見當時慕名來拜訪東坡的騷人墨客、求學討教者之眾。蘇東坡也與當地人士結下深情厚誼,曾有“他年誰作輿地志,海南萬里真吾鄉”之句。載酒堂只不過是一間簡陋平房而已,卻有“天南名勝”的美譽,數百年來一直吸引著大批文士。堂內最引人注目的是《坡仙笠屐圖》,這幅刻有蘇東坡戴竹笠、穿木屐的圖畫,生動地描繪了當年蘇東坡謫居儋州的生活景象。上刻明洪武十年(1377)浦江宋濂的題詞:“東坡在儋耳,一日訪黎子云,途中遇雨,從農家假笠、屐著歸。婦人、小兒相隨爭笑,群犬爭吠。東坡曰:“笑所怪也?吠所怪也?”覺坡仙瀟灑出塵之致,數百年后,猶可想見。”現在書院內陳列的這幅壁畫,是清光緒年間重刻的。載酒堂背后是祀蘇東坡神位的奧堂龕,其左右兩側是廊舍,與載酒堂相連,形成一個四合院,中間有寬敞的天井,院庭瀟灑、肅穆。
海南儋縣東坡書院載酒亭
東坡書院附近還有桄榔庵、東坡井等遺跡。桄榔是一種“竹身杏葉海棠枝”的熱帶喬木。東坡父子被貶到儋州,就在用桄榔葉子蓋成的茅屋里安身。東坡風趣地稱之為“桄榔庵”,并題《桄榔庵銘》。今庵堂已無,桄榔樹尚在。東坡井,是當年東坡為鄉親們所打,數百年從未枯竭。
贈詩折菜錢·狗仔花詩案
宋元符三年,謫居儋州的蘇東坡遇赦北歸。據《儋縣志·遺事類》載:臨別時,“十數父老皆擔酒饌,直至舟次相送,執手泣涕而去”。東坡心潮激蕩,題詩贈當地好友黎子云“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遠游。平生生死夢,三者無劣優。知君不再見,俗去且少留。”原詩后有詩人批云:“臨行寫此,以折菜錢。”蘇東坡一生顛沛流離,寫過不少贈別詩,而臨別贈詩以折菜錢的事,卻聞所未聞。這一詩壇佳話,生動反映了蘇東坡與黎子云等儋州文人學士親密無間的友誼和東坡的風趣幽默。
在儋縣東坡書院的院子里,種有一種奇怪的花,花心周圍有五片卷起的小花瓣,形狀像縮小的五條彎腰卷尾的小狗,俗名“狗仔花”。這種罕見的鮮花,曾使博學多識的蘇東坡受到啟發,了結一樁詩案。
傳說蘇東坡遭貶前,有一天拜訪王安石未遇,見書桌上放一詩柬,寫有“明月叫樹上,黃狗臥花心”的詩句,認為不對,自作聰明改作“明月當空照,黃狗臥花蔭”。后來,蘇東坡被貶到儋州,才知道有“明月鳥”和“黃狗蟲”,又看到這種“狗仔花”,還聽說海南有“黃狗舐禾心,天氣就變陰”的農諺,這才醒悟由于自己見識不廣,錯改了王安石的詩句,并為此而懊悔不已。
上一篇:赫赫三秦魂·寶雞之旅·太白山·“武功太白去天三尺三”
下一篇:蒙蒙巴蜀雨·長江三峽之旅·巫峽·“猿鳴三聲淚沾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