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軍事文化·避其銳氣,擊其惰歸
中國古代的戰術原則。意指避開敵人的銳氣,等其松懈疲憊,將士思歸時予以打擊。孫子認為:戰爭剛開始時,軍隊士氣旺盛,過一段時間,士氣逐漸怠惰,再過一段時間,士氣就會衰竭,將士思歸。善于用兵作戰的人,要“避其銳氣”,等其“惰歸”時再出擊。這一戰術原則為歷代兵家所遵循。《孫子·軍爭篇》:“故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
中華傳統文化·軍事文化·避其銳氣,擊其惰歸
中國古代的戰術原則。意指避開敵人的銳氣,等其松懈疲憊,將士思歸時予以打擊。孫子認為:戰爭剛開始時,軍隊士氣旺盛,過一段時間,士氣逐漸怠惰,再過一段時間,士氣就會衰竭,將士思歸。善于用兵作戰的人,要“避其銳氣”,等其“惰歸”時再出擊。這一戰術原則為歷代兵家所遵循。《孫子·軍爭篇》:“故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醫藥文化·迎隨補瀉法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軍事文化·避實擊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