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宗完顏雍
一、遼陽稱帝
金世宗,名烏祿,漢名完顏雍。祖父是金朝開國皇帝阿骨打,其父為太祖第三子完顏宗輔,母親出身于渤海望族李氏。
天輔七年(1123),金世宗出生于上京會寧府的皇宮里,傳說他出生之時,體重超常,相貌奇偉,并且胸部有七顆黑子,形如北斗。幼年的世宗聰明伶俐,生長在一個優越的家庭環境中,五歲的時候,便與烏林答部酋長石土黑的女兒定婚。石土黑非常喜歡年幼的烏祿,一次,他把烏祿放坐在膝上,一面撫摸著他的頭,一面說:“我共有七個女婿,而這個女婿年齡最小,并且最為聰明,將來一定會做出一番事業來。”
生活的航船并非都是一帆風順的,天會十三年(1135),13歲的烏祿第一次遭到了極大的不幸,父親宗輔病死于媯州任所。撫育世宗成長的重任落到了母親李氏一人的身上。
烏祿的母親貞懿皇后,在太祖天輔年間,選到上京,進入宗輔的府第。李氏自幼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知書達禮,入宗輔府第后,敦睦族親,周濟貧乏,深受宗室尊敬。宗輔死后,李氏又把畢生的心血花費在了對烏祿的教育上,她不但教世宗識文斷句,吟詩賦詞,還教他做人的道理,教他做一個有所作為的人。按照女真人舊俗,婦女寡居應由宗族接續。但李氏為烏祿誓守貞節,削發為尼,回老家遼陽,營建了清安禪寺,號通慧圓明大師,烏祿深得母教,對李氏也極為孝敬。李氏死后,他曾在清安寺建奉慈殿、報德殿,以示對生母的懷念。
烏祿生活在一種皇族孤兒的處境中,發奮努力。他精于騎射,在當時金朝首屈一指,每當他外出狩獵,總有許多人跟著看。年青的烏祿極早便就投身戎伍,追隨完顏宗弼、完顏昌、完顏宗翰等金朝名將從軍多年,頗有軍事修養,又嫻于軍事指揮,皇統年間,他被熙宗授予光祿大夫,又加封葛王,出任兵部尚書。熙宗晚年酗酒嗜殺,不理朝政,許多宗室子弟都慘死在他的屠刀之下。悼平皇后又擅政專權,肆其淫威。在這風風雨雨的仕途中,烏祿與妻子烏林答氏同舟共濟,他們把家里珍藏的傳家寶白玉帶獻給熙宗,取得了悼平皇后的歡心,不但免遭非命,而且保住了兵部尚書的官職。
海陵篡立,盡殺宗室子弟,太宗子孫七十多人,宗翰子孫三十多人被慘殺。秉德等人在熙宗末年策劃擁立烏祿,海陵當皇帝后,借故殺死了秉德,烏祿因此惶惶不可終日,便將家中珍藏的遼朝骨睹犀佩刀,吐鶻良玉茶器等稀世奇寶獻給海陵,終于保住了一條性命,但卻沒能幸免受到排擠,被迫出任外官,先后擔任過會寧牧、中京留守、燕京留守、濟南尹。
烏祿在濟南時,貪淫好色的海陵聞聽他的妻子美貌傾城,就下詔召烏林答氏入宮。烏林答氏悲憤欲絕,但考慮到如果自己不去中都,烏祿一定會以不臣的罪名被殺,于是決定忍辱前往。臨行前,她對烏祿說: “妾身此去兇多吉少,但我不會辱沒夫家的聲譽,往后的日子就靠你一個人了,夫君要修明政治、招攬天下英雄豪杰,臥薪嘗膽,以圖大舉。”走到離中都七十里的良鄉固節鎮,烏林答氏投湖自殺。烏祿失去了一位賢內助,痛不欲生,即位以后,大定二年(1162),下詔追封烏林答氏為皇后,號為昭德皇后,并且終生不再冊立皇后,以表示自己永久的懷念。
貞元三年 (1155),烏祿改任東京留守。
金代的東京遼陽府地區,自遼建國以來就聚居了眾多的渤海人與熟女真人,經過遼、金兩朝二百多年的時間,歷史性地形成了這一地區的勢家望族集團勢力。他們接受中原傳來的先進的經濟、政治、文化的影響,實現了自己的封建化,并且遠遠超過了這一地區的土著漢族地主階級,有著較高的文化水準,就是在這樣一種土壤中,胸懷大志的烏祿開始培植自己的勢力。
首先,烏祿通過生母李氏,在身邊集合了以舅父李石為首的渤海李氏家族集團。李家世為遼王朝的高官、權臣,曾接受遼廷賞賜的遼陽及湯池地區的土地千頃。李氏的父親李雛訛只曾隨太祖起兵,高永昌發動叛亂時,占據了遼陽府,李雛訛只率眾攻打,不幸遇難。李石是李氏的親弟弟,他敦厚寡言,膽識過人,金太宗時期,以父功受封世襲謀克,當過行軍猛安,在宗弼帳下從軍多年。熙宗時期,歷任汴京都巡檢使、汴京馬軍副都指揮使。海陵時期,遷都燕京,李石受封為興中府少尹,可謂文武雙全的三朝元老。但是到后來,海陵濫殺宗室,李石在政治上頗受排擠,便假托有病,告老還鄉。烏祿任東京留守后,李石遂投靠他的身邊,巡察城防,協辦軍事,成為他的得力干才,是烏祿謀士集團的核心人物。
張氏家族,本姓高,世居渤海,遠祖可以追溯到渤海國的東平王,是支持烏祿稱帝的另一支重要勢力。張家世為遼、金兩代的官宦人家,烏祿留守東京時,張玄徵、張玄素、張汝霖及張玄徵的兒子張汝弼都成為其謀士集團的核心人物。張玄徵的妻子高氏與烏祿的生母李氏有親戚關系,為了鞏固與張氏家族的關系,烏祿納張玄徵的女兒張氏為次室,通過聯姻得到了張氏家族的支持。
烏祿在東京遼陽府居官五年,聯結了李氏、張氏兩大家族,逐漸形成了獨居一方的勢力,再加上烏祿曾在京城及外地任文武官職多年,有著較高的政治聲望,許多聚居遼陽的熟女真的權貴或武將,以及海陵王朝的文武官員紛紛前來歸附,成為他奪權的軍事支柱。
完顏福壽,屬葛速館女真。正隆末年,海陵南侵,完顏福壽奉命統領婁室、臺答藹兩猛安由山東道南下。推進到泰安時,完顏福壽召來軍中將校,商議北還,擁立烏祿為帝,眾將校一致響應,完顏福壽遂率軍二萬人北還。至遼口,烏祿派徒單思忠與遼陽府吏張謀魯瓦前來迎接。完顏獨吉義也是葛速館人,曾任海陵朝利涉軍節度使,見烏祿在遼陽稱帝頗得民心,便也前來歸附。
烏祿任職遼陽,僻在一隅,海陵雖忙于南侵,但并沒有讓他放任自流。正隆五年(1160)秋,海陵派內弟高存福帶領李彥隆出任東京副留守,用以監視烏祿的行動,正隆元年(1161)八月,咸平府謀克括里因不滿于海陵暴政,在遼東揭竿而起,攻下了韓州,占據咸平府,并準備南下攻打東京遼陽府成。為了鞏固自己在東京的地位,烏祿下令討賊,他征得城內子弟自愿為兵的數百人,會同前來征討括里的婆速路兵四百人,虛張聲勢,號稱十萬之眾,從東京出發,括里義軍聞訊后退。烏祿趁此機會加緊稱帝準備,他的活動引起了副留守高存福的懷疑,高存福一面派人密告海陵,一面與府事推官李彥隆勾結,準備以擊毬為幌子騙來烏祿,迫使其就范。烏祿將計就計,下令召集官屬在清安寺開會,商討征伐括里的有關事宜,將高存福、李彥隆二人逮捕。這時,恰好完顏福壽及其部將盧萬家奴、高忠建率兩萬部眾從山東趕到了遼陽,婆速路總管完顏謀衍率領的鎮壓括里的五千軍隊也回師東京,烏祿軍威大振。十月七日,烏祿殺死高存福、李彥隆,正式稱帝,在遼陽府的宣政殿登極,開始了金朝第五代皇帝的帝業,定年號大定,是為金世宗。
世宗稱帝后,加緊進行政權建設,吸收了一些完顏皇族的成員,組成了最高軍事機關元帥府,以完顏晏為都元帥,完顏彀英為左副元帥,完顏謀衍為右副元帥,高忠建為元帥左監軍,完顏福壽為元帥右監軍。完顏獨吉義為參知政事,掌管一切中央政務。為了爭取民心,對于海陵王朝的原有官員采取一律繼續任用的政策。對黎民百姓發出大赦令,除殺父母罪外,其它一律赦免;被海陵征來修建宮殿、南征伐宋的民工役夫,也盡行放免。
為了盡快地瓦解海陵政權,結束南北兩個政權并存的局面,金世宗對于海陵朝留守中都、南京的官員展開了政治攻勢,多次秘密派人潛入中都進行策反,中都留守沙離只頑固不化,世宗便暗使完顏瑣、完顏璋將他殺死,并以完顏瑣為中都留守,完顏璋為同知留守事。世宗還派出完顏福壽的兒子完顏和尚帶著他的詔令,專程到南京,詔諭留守南京的太傅張浩,要他認清局勢,反正歸順。
世宗稱帝,偏安于東京遼陽,畢竟不是長久之計,都城究竟遷到何處?針對這一問題,謀士集團內部展開了激烈的爭論,許多人認為大金王朝發源于白山黑水之間,乘馭中原力不從心,主張遷都上京。而李石、完顏獨吉義、張玄素等人堅決主張遷都中都。李石在給世宗的上書中說:“海陵皇帝窮兵黷武,黎民百姓怨聲載道,境內盜賊蜂起,此乃天賜良機,陛下應當機立斷,直赴中都,據腹心以號令天下,建立萬世之業。”完顏獨吉義也上書世宗,對時局進行了全面分析后說:“現在海陵率南侵士兵已經渡過淮水,正全力南下,根本無暇北顧,陛下應當及早進據中都。”在他們的積極鼓動下,金世宗采納了南遷建議。十月底,他親率完顏允濟、完顏允迪,會同滿朝文臣武將,擁兵兩萬五千,浩浩蕩蕩,向中都燕京進發。行前,金世宗向海陵發出了征討檄文,歷數海陵罪惡十余條:濫殺宗室子弟,毀壞上京宮殿,對近親宗族的美貌女子恣行烝淫,等等。
金世宗進軍中都引起了金廷朝野的極大震驚,海陵所率的南侵將士戰無斗志,紛紛潰退。十一月二十七日晚,厭戰的將士發生嘩變,海陵正在揚州瓜洲渡的龜山寺,被部將完顏元宜用亂箭穿死。此時,金世宗已率軍進至河北榛子嶺,聞訊后,急忙派使向南宋提出了就地停戰停火的建議,并以歸還海陵所侵占的領土為停戰條件。
大定元年 (1161) 十二月十九日,金世宗非常順利地,幾乎是沒有遇到抵抗的情況下,進入中都燕京城,取代了海陵王朝,奪取了金朝中央政權。
二、撥亂反正
金世宗即位于危難之際,朝廷內外危機四伏,他果斷地采取各種措施,穩定了動蕩不安的時局。
金朝自太宗以來,統治階級內部互相傾軋,屢起大獄,搞得人人自危。金世宗改變了這種屠殺政策,下令:海陵時被殺的宗室、大臣,由朝廷代為收斂遺骨,其家財被抄、家屬籍沒者,釋放為良,賠償家財,對于那些先朝被削職、降職的官員,給予更正,量才錄用。祖宗時曾跟隨太祖、太宗立下汗馬功勞而未曾受到遷賞的大臣,五品以上的致書上奏,予以升遷。六品以下官員及不任職事者,由尚書省給以適當的升遷。宗室中有不擔任官職者,也授予閑散官職,給予適當的俸祿。這一些措施的實施,對女真貴族起到了安撫和籠絡的作用,團結了上層統治者。
對海陵舊臣世宗不記前怨,仍然重用。如海陵重臣白彥敬、紇石烈志寧聽世宗將在東京稱帝,便與會寧尹完顏蒲速赍、利涉軍節度使完顏獨吉義聯絡,準備聯合攻打東京。世宗派遣石抹移迭、移刺曷補等前去招降。白彥敬、紇石烈志寧不但不歸附,反而殺死了世宗的使者九人。世宗無奈,只好派右副元帥完顏謀衍領兵討伐,白彥敬與紇石烈志寧全軍投降。世宗向他們責問道:“海陵王暴虐無道,人們已經對他絕望,我以太祖庶孫的身份繼立皇位有何不妥?你們殺死我派去的使者,又不能為海陵死節,等到士兵厭戰,恐怕發生不測的情況下才來降我。我現在殺死你們,你倆有什么話說?”白彥敬無以對答,紇石烈志寧回答說: “我等受海陵厚恩,所以當初不曾受降,臣罪該萬死。”世宗感慨地說: “你們忠誠于自己的君主,可喜可敬。自今后事奉我,希望也要忠誠于我。”他不但沒有殺他們,而且對他們委以重任,授命白彥敬為葛速館節度使,又召入朝為御史大夫,紇石烈志寧為臨海節度使,并左副元帥,平章政事。
馬欽、蕭玉、敬嗣暉、許霖等人都是海陵爪牙,在海陵朝,為虎作倀,助紂為虐,惡貫滿盈。世宗本著寬大的原則,沒有將他們處死,只是削奪了他們的官職,放歸田里。象敬嗣暉,雖為人狡詐,但辦事機敏,并且嫻習朝中禮儀,世宗便給他一個重新做人的機會,授予丹州刺史,臨行前告誡他說:“海陵時你身為執政,阿順奉迎,我非常看不起你。今后應當盡心奉職,洗心革面。如果怙惡不悛,我決不輕饒你。”由于他盡心盡職,大定十年世宗封他為參知政事。當然對于那些繼續為惡的人,世宗也毫不心慈手軟。移刺延壽、原是海陵近侍,曾任鷹坊子,在海陵朝干盡壞事。世宗稱帝后,移刺延壽痛哭流涕,騙取了世宗的信任,被任命為蠡州同知,任職期間,惡習不改,仍然貪污受賄。世宗得知后,異常氣憤,下詔表示要以此為戒,規定以后凡是曾為海陵執管各局、坊的,一律不得授任職事。
為了徹底肅清海陵的影響,金世宗在痛斥海陵罪惡的同時,將他貶為海陵煬王。被海陵殺死的金熙宗,世宗為他除掉東昏王的稱號,仍謚熙宗,并改葬思陵。被海陵摧毀的會寧府,也重新恢復其上京稱號,毀掉的舊宮殿修整完好。海陵為加強皇權,曾罷除中書省,門下省,大定二年(1162)金世宗令吏部侍郎石琚詳定官制,重新恢復尚書、中書、門下三省三制,以尚書令、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為宰相官,左、右丞、參知政事為執政官,為更多的官員提供了參預政事的機會。
金世宗忙于稱帝,給各族人民的反抗斗爭提供了可乘之機。括里以其部眾與撒八會合后,契丹人民起義力量達到了高峰。為了保存勢力,撒八率起義軍西投大石,結果引起了部眾的反對。其部下伊喇窩斡趁機殺死了撒八,帶領起義軍東還,駐扎在臨潢府東南的新羅寨。世宗即位后,采用太子少師任熊祥的建議,準備以恩倍招撫義軍,派遣伊喇扎八,前押軍謀克播斡、前牌印麻駭,利涉軍節度叛官馬腦等前往招降窩斡。扎八等見到窩斡后,曉之以大義,窩斡表示愿意歸降,只是對世宗尚存疑懼,就問扎八: “我若投降,你能保證我們的身家性命嗎?”扎八為人首鼠兩端,見窩斡義軍人多勢眾,兵強馬壯,估計能成大業,便反過來勸說窩斡勵兵秣馬,趁世宗帝位初即之機,早圖大計,并且表示自己愿意留下來輔助他。使者中只有播斡、麻駭歸邇。
伊喇窩斡得到扎八的支持,威勢大振,率起義軍攻打臨潢府,部眾發展到五萬之多。世宗稱帝的同年十二月,窩斡也稱帝,并改元天正,形成與世宗分庭抗禮之勢。契丹成為世宗政權的最大威脅力量,為此,金世宗不得不繼續動用武力,派遣元帥左都督監吾扎忽,同知北京留守事完顏骨只,率援軍解救臨潢府。窩斡聞訊后解圍而去,又率眾北上攻打泰州城。吾扎忽領兵追擊,兩軍遭遇,雙方展開激戰,吾扎忽全軍覆沒,泰州節度使烏里雅率領的騎兵也被擊敗,烏里雅僅以數騎免。窩斡乘機圍攻泰州城,因久攻不下,才解圍而去。
大定二年 (1162) 春,金世宗采取了剿撫并用的措施。一方面下詔曉諭契丹軍凡是自動前來投誠的,不計前過,率眾歸附的,給予重賞,果有才能的給予重用。奴婢、宮籍監人放免從良。如果有人能捕殺窩斡,不但給予重賞,還要加封特進,授予真定總管。另一方面,派遣右副元帥完顏謀衍統兵征討。
契丹兵離開泰州后,為了截擊金軍的運糧兵,窩斡率眾攻打濟州城。完顏謀衍與右監軍完顏福壽兵分三路,越過泰州城奮力直追,至術虎崖,金軍棄掉全部輜重,輕裝全速追擊敵人。完顏謀衍采納契丹降將吉勒扎的建議,出奇兵偷襲窩斡巢穴,燒毀了契丹軍的武器糧食,窩斡得知后,慌忙回師解救。在長濼,契丹兵陷入金軍伏兵的重圍之中。窩斡力戰不敵,引軍西走,至霧松河,跟蹤追擊的完顏謀衍率大軍掩至,雙方大戰十余回合,契丹軍嚴重受挫。
大定二年 (1162) 六月,金世宗改派平章政事仆散忠義兼任右副元帥,負責鎮壓契丹軍,雙方在裊嶺西陷泉一帶進行了一次大決戰,契丹軍倉促應戰,人馬相蹂,踐踏而死者不可勝數,損失慘重。窩斡糾集余眾萬余人逃入奚部。后又想自平城道西京奔夏國。但因后面金軍急追,乃北走沙陀間。九月,窩斡被捕,解至京師。金世宗把他梟首示眾,還砍下他的手、足分別懸于各個京府,以示懲誡。他的母親,妻子也同時被殺。
契丹起義震憾了金朝統治者,使金世宗清楚地認識到讓契丹族居住邊陲戍邊守國是危險的。他改變了前朝的統治政策,對契丹由懷柔變為重兵管轄。大定三年 (1163) 八月,金世宗下令,罷除契丹族猛安謀克制,將其猛安謀克戶分別編入女真人猛安某克各部。第二年金世宗又下令,在泰州經臨潢府的東北邊境設置堡壘七十多個,派遣一萬三千名士兵駐防。為更有效地防止契丹人的反抗,金世宗又采取移民政策,先后將東北地區的契丹人遷到上京和烏古里石壘部 (綏芬河流域) 等路安置,將西北路的契丹人遷至上京、濟州、利州(吉林西部)等路安置,使他們與新居地的女真人雜居,男婚女聘,逐漸同化。還從外地遷來女真人,與當地契丹人雜居,金世宗有效地解決了契丹族問題,使得國內出現了相對穩定的局面。
三、睦鄰友善
金世宗在國內政治形勢漸趨穩定后,開始解決南部邊境問題。在那里宋、金之間不時地發生著一些磨擦,這種不平定的邊境局勢對剛剛即位的世宗來說無疑是不利的。他需要一個和平的環境,以恢復被戰亂破壞了的經濟,穩定政治,造成一代繁榮的帝業。
世宗早在即位之初便決定改變海陵王執政時一意南征伐宋的下策。大定元年(1161)十二月,金世宗派遣元帥左監軍高忠建為報諭宋國使,德昌節度使張景仁為副使,向南宋朝廷提出罷兵停火,并聲稱歸還被海陵所侵占的南宋領土。第二年正月,金世宗又如約把河北、山東、陜西等路的被征南侵步兵都放免還家,說明金朝無意對南宋發動進攻,再一次表明了金世宗的議和態度。
以宋高宗趙構為首的南宋朝廷,堅持其投降議和的一貫政策。世宗遣使議和,正中趙構下懷。他任命主和派楊存中為江淮荊襄路宣撫使,全面負責前方軍務,積極準備接受世宗和議。但是陳康伯等主戰派堅決反對趙構的投降政策,反對南宋對金納貢稱臣。高宗趙構進退兩難。大定二年(1162,即宋紹興三十二年)六月,高宗退位,其子趙眘即位,是為宋孝宗。孝宗主張抗金,即位后,即任命張浚為江淮宣撫使,統一指揮江淮的軍事。一時間主戰派又占了上風。
南宋朝廷對金政策的改變,迫使金世宗暫時調整其對宋政策。為防止突然的變故,開始重新部署軍事力量。大定二年 (1162) 十一月,金世宗下令由新任尚書右丞相、沂國公仆散忠義任都元帥,掌管一切對宋軍務,居南京(今開封),節制諸軍。任命紇石烈志寧為左都元帥,負責統兵經略南宋。金世宗此次調兵遣將,并非要訴諸武力,而是采取武力威脅的辦法,逼使宋孝宗接受議和,因此大軍臨行前金世宗召見諸將,對仆散忠義說: “南宋朝廷如果歸還侵占我朝的領土,并且答應繼續納貢稱臣,你們就罷兵。”仆散忠義到南京后,檢閱士卒,據防要害,充分做好了御敵準備。紇石烈志寧也率軍進駐睢陽。他一方面派兵收復了被宋軍占領的蔡州、穎昌,一方面致書主戰的南宋江淮宣撫張浚,要求南宋朝廷撤除軍隊,歸還占領的全部疆土。張浚接受了紇石烈志寧的書信,并答應派使前來議和,卻遲遲拖延不動,而且調動大批軍隊進駐盱眙、泗州、濠州、廬州準備發動對金戰爭。
大定三年(1163)四月,夏季即將來臨之際,南宋利用雨季發動了對金的北伐戰爭。派遣濠州李顯忠,泗州邵宏淵軍分道北擊。李顯忠軍很快攻下靈壁縣,又攻下虹縣,然后聯合邵宏淵攻下宿州。宿州是南北交通的軍事重鎮,事前紇石烈志寧就布置了重兵把守。李顯忠率眾前來攻城,守城的金軍頑強抗擊,但由于氣候濕潤,金軍弓弦松弛,射出的箭大多射不到宋軍。宿州守城將領歸德尹術甲撒速、宿州防御使烏林答刺撒置紇石烈志寧的堅守城池命令而不顧,擅自指使萬戶溫迪罕速可,裴滿婁室打開城門,與宋軍交戰,結果被打敗。宋軍乘勝追擊,一鼓作氣攻入城中,宿州陷。紇石烈志寧聞訊,慌忙率精兵萬余人自睢陽來救。
五月二十日,金軍逼近宿州城。紇石烈志寧先在城西布置了部分金兵大張旗鼓吶喊攻城,作為疑兵,另派三猛安駐在城南,自將主力部隊駐防宿州東南面,扼住了宋軍的退路。李顯忠自攻入宿州城,驕橫自滿,日與將士飲酒作樂,不理防務。金軍萬人來攻,他根本沒放在眼里。他見城西旗幟翻動,認為必定是金軍主力,便遣數萬精銳的騎兵與步兵自西門出戰,又派副將率三千人出東門準備繞到金軍背后,前后夾擊。紇石烈志寧派蒲查萬戶將這三千人馬盡行殲滅。然后,率大隊人馬向城西的宋軍包抄過來。金軍將士英勇戰斗,紇石烈志寧收復了宿州。金世宗得知后,特別派使專程來前線嘉賞他,并犒勞立功的金軍將士。
宋軍北伐的失敗,朝廷主和派又占了上風。宋孝宗無奈只好決定派使議和。宋朝雖然接受了歸還占領的海、泗、唐、鄧四州的條件,但在雙方稱謂問題上,宋孝宗一味討價還價,金世宗被迫退讓,表示如果宋愿意歸還四州,并交納歲幣,往后對金可以不奉表稱臣,而是稱叔,但宋孝宗仍不滿足,遲遲不作答復。身為都元帥的仆散忠義見宋得寸進尺,就致書宋孝宗,指責他失信,并且扣留了南宋使節胡昉。世宗得知后,很不以為然,說: “使者有什么罪,要放胡昉回去,議和的事應從長計議。”及到大定四年(1164)十月,為達到以戰促和的目的,金世宗下令仆散忠義,紇石烈志寧再次出擊。紇石烈志寧很快擁師渡淮,派部將徒單克寧攻占了盱眙及濠州、廬州、和州、滁州等,并準備渡江南下。宋孝宗頓時慌了手腳,忙派出議和使者。大定五年 (1165) 正月,以試禮部尚書魏杞、崇信軍承宣使康湑為首的南宋議和使者來到金朝,他們完全接受了金世宗提出的議和條件。雙方規定:南宋每年向金交納“歲幣”銀二十萬兩。絹二十萬匹。宋朝放棄占領的海、泗、唐、鄧、商、秦六州。雙方仍以淮水到大散關為界。南宋皇帝不再向金朝稱臣,改金、宋關系為叔侄關系。這一年是宋孝宗隆興三年,這次議和在歷史上稱為 “隆興和議”。
隆興和議實現了南北講和。金世宗堅決實行對南宋的友好政策。戰爭結束后,金軍共有官軍十七萬余人。世宗下令留下六萬戍守邊疆,其余的全部放歸田里。此后四十多年里,金宋間再也沒有發生大的戰爭。
對西夏政權和東面的高麗王朝,金世宗堅持平等友好的外交政策,但保邊境,免生事端。故在他的統治期間,金朝一直處在一種和平的外部環境中,為經濟的恢復發展和政治的穩定創造了條件。
西夏是一個動搖于遼、金、宋三朝之間的民族地方政權。金朝初年,它脫離遼朝,開始向金稱臣,并憑借金朝的強盛與宋朝對抗。海陵王發動侵宋戰爭,宋軍攻入秦隴,西夏也乘隙攻取了蕩羌、通陜、九羊、會川等城寨,打破了原來與金朝劃定的疆界。金世宗即位后,對西夏采取和平友好的態度,西夏把占去的城寨歸還給金,并請金世宗幫助恢復南宋侵去的部分領土。世宗于是派遣吏部郎中完顏達吉到陜西全權處理與西夏事務。完顏達吉在給世宗的上奏中說明西夏已歸還侵占的領土,而繼續要求索回被西夏軍掠去的人口和財富。西夏一個小小的地方政權,經過連年的戰火之后,境內人口所剩無幾,社會財富耗費殆盡,根本無力賠償戰爭損失。大定四年(1164)二月,西夏派武功大夫紐臥文忠以為世宗祝壽為名來使金朝,向金朝提出了停止索要賠償的請求。金世宗考慮再三,還是滿足了他的愿望。
西夏王李仁孝自天眷二年(1139)繼承父位至金世宗當政已有20多年之久,其國相任得敬因輔佐有功屢受寵用,逐漸把持西夏政權,大有分離西夏之勢。大定八年(1168) 任得敬得病,李仁孝親自派人上書世宗為他求醫。大定十年 (1170),李仁孝在任得敬的挾制下,又上書世宗,請求分離出西南路及靈州啰龐嶺由任得敬另立為國,并為他求封。金世宗召來眾宰相商討對策。尚書令李石認為這是西夏內政,金朝不當干涉,主張允許。世宗力駁群議,認為權臣逼奪,非西夏王本意,為了保護西夏的完整性,沒有同意,并致書李仁孝,要他修明政治,排抑權臣,謹守祖宗基業。不久,李仁孝便誅殺了任得敬及其同黨。金世宗不貪圖西夏疆土,并幫助西夏平息分裂力量,維護西夏的統一,取得了西夏政權的信任。
高麗王朝由王建所創立,是中國歷史上的鄰國。金滅遼后,高麗派使來朝,行君臣之禮。大定四年 (1164) 高麗士兵多次越過邊境焚毀金朝在鴨綠江邊設置的堡戍,挑起邊界爭端。為了維持和平,金世宗竭立采取克制態度。第二年正月,高麗使者來朝。世宗責問道:“近來邊境上屢有不快發生,不知道這是你們國王的意思,還是守邊大臣的擅自行動? 如果是邊將的私自行動,希望貴國國王,能以大局為重,懲誡臣下。”
大定十年(1170),高麗國王王的弟弟翼陽公王皓,發動政變,廢除王觀,并把他囚禁在荒涼的海島上,自立為國王。金世宗在派使勘問后,接受了王皓的篡立現實,于大定十二年 (1172) 賜予封冊。
大定十五年(1175),高麗西京留守趙位寵發動叛亂,派遣徐彥為首的由九十六人組成的使團來朝, 上書世宗道: “前王王并非退位讓賢, 實是由王皓指示大將軍鄭沖夫、郎君李義方害死的。現在我打算歸附金朝,并以慈悲嶺以西至鴨綠江四十余城為獻禮,請求陛下士兵援助。”金世宗義正辭嚴地拒絕了他的請求,說: “王皓已受本朝封冊,趙位寵稱兵為亂,我懷撫萬邦,豈能助叛臣為虐!”派人將徐彥等使臣遣回高麗。不久趙位寵叛亂失敗,被王皓誅殺。金世宗光明磊落,打擊了邪惡,維護高麗王朝的領土完整,贏得了與高麗的和平共處。
四、整頓猛安謀克
金世宗自幼長于宮中,接受過正統的女真貴族教育,思想中存在著濃厚的以女真為本的思想。他執政期間竭力維護女真人的利益,對境內的漢、契丹等族人執行種族主義政策。大定七年(1167),山東路大荒,出現了眾多的女真人和漢人貧困戶,世宗主張將女真猛安謀克貧戶征發入伍,月給錢米,安置在山東路沿邊。一次世宗向擔任尚書右丞的唐括安禮詢問安置的情況,唐括安禮回答說: “女真猛安謀克戶與漢人現已成為一家,彼耕此種,都是國人,將猛安謀克戶征走,我恐怕會耽誤農作。”世宗聽后責備他說:“我認為你有知識,但無論做什么事,不應全仿漢人。如果在國家無事的時候,可以從事農耕。最近南宋多次挑起爭端,哪里還有時間從事農耕? 你認為女真人和漢人已成為一家,應該是平等的,可是我剛即位的時候,契丹人和漢人都沒有來投奔我,支持我,只有女真人擁護我,這難道能說漢人和我們是同類嗎? 我夙夜操勞,想的只是如何保住太祖留下來的功業,傳至萬世,如何使女真人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金朝入主中原后,女真人猛安謀克戶陸續遷入新的土地,他們以統治民族自居,占據田地,騎在漢族等人民頭上作威作福,成為地方上的惡勢力,他們既是鄉村中的地主,又是各級地方政權的官吏,驕縱奢侈,唯酒是務,不事農耕,許多人把土地租給漢人耕種,自己游手好閑,因此日益貧困。他們拋棄女真舊俗,一味追求漢族文化,結果連尚武精神也消磨殆盡。一次,南宋、高麗、西夏三國使者來為世宗祝壽。世宗下詔賞賜射弓宴,并特地從護衛中挑出善長射箭的士兵與南宋使者下賭試箭。結果,南宋使者射中五十箭,世宗護衛只中七箭。對于女真人猛安謀克戶的墮落與腐敗,金世宗深為憂慮。在位期間,不斷采取各種措施,整頓和扶持女真人猛安謀克戶。
為提高女真人的社會地位和待遇,金世宗嚴令禁止漢族、契丹族、奚族等充當猛安謀克,規定只有女真族有權充當猛安謀克。為整頓和充實猛安謀克,大定十五年(1175)十月,世宗委派吏部郎中蒲查兀虎等十人分行天下,重定猛安謀克戶,規定每謀克不準超過三百戶,每七謀克至十謀克組成一猛安,共整頓成猛安二百二十,謀克一千八百七十八個,壯大了女真人猛安謀克。
猛安謀克是一種父子相承的世官制度,承襲本身采取嫡子繼承制而排斥庶子的繼承。大定七年 (1177) 金世宗對這種承襲制也做了某些新的規定,放寬了猛安謀克的襲授年限,因為有許多世襲猛安謀克要出任中央政府的官員,或者因為年老病弱要辭官退居,即使年齡不足60歲,他的子孫也可以承襲,不過承襲者的年齡必須超過25歲。
海陵時濫殺無辜,許多世襲猛安謀克或被殺或被廢,還有的死于南侵戰爭。世宗采納完顏思敬的建議,重新恢復了一些猛安謀克,并且下詔:猛安謀克皆太祖創業之際,于國勤勞有功之人,其世襲之官,不應當因為有小小的罪過就奪免。
為加強對猛安謀克戶的管理,金世宗經常派使前往各路規勸謀克戶。對于那些貧困戶進行賑濟,土地貧瘠的換成肥沃的田地,缺少生產資料的發給耕牛、工具和種子,鼓勵女真人自耕自種,努力務農。同時,下詔嚴禁猛安謀克民奢侈腐化,不許殺生祈祭,自每年二月一日至八月底農忙季節,不許聚眾飲酒,不許走親探友,即使在農閑季節也不準酗酒,違反者處以死刑。為恢復猛安謀克戶快要忘掉的騎技射藝,加強女真全民武備。世宗下詔嚴令猛安謀克官員督促部眾練習武備,并令由猛安謀克官員親自教練,那些不親臨指導的,重刑處罰。
金世宗還認識到女真人靠馬上打來的天下,尚須文治,因此他首先強調女真接受文化教育。為此,大定四年 (1164) 金世宗下令將《尚書》翻譯成女真大小文字,并頌行各路。大定六年 (1166) 世宗在中都設置了女真國子學。最初只有學生一百六十人,后來發展到四百人。大定十六年 (1176) 又設置府學十七處,挑選猛安良家子弟上千人前來學習,為金朝培養了大批的女真族知識分子。為了便于女真貴族學習漢族的先進文化,金世宗還下令譯經所翻譯漢族的 《易經》、《書經》、《論語》、《孟子》、《老子》、《楊子》、《文中子》、《列子》以及《新唐書》,勒令女真貴族子弟學習,并且規定,猛安謀克只有學習過這些經書才能承襲父位,皇帝的護衛也必須學習女真文字的《孝經》。金世宗本人也非常喜歡學習,經常閱讀《史記》、《漢書》、《貞觀政要》等歷史書籍,明察前朝行政得失,汲取經驗教訓。他常說: “我對于深奧玄妙的經書,往往理解不深。至于史書,我每次閱讀都會有不少收益。”
世宗當政,竭力提倡女真舊俗,對于熙宗海陵一味追求漢化盡變女真故態的做法,常加以詆毀。當然他這種復古主義,并不是要女真恢復到以前那種不知禮儀的原始狀態,而是要恢復女真族的傳統民族遺風。他認為:女真傳統遺風最為純直。當時人們雖不知節,然而祭天地,敬父母,尊耆老,接賓客,信朋友,素樸自然。自循漢化,女真人東施效顰,誤入歧途。大定十三年(1173)四月,金世宗在睿思殿設置樂舞,宴請文武百官,特令歌伎演唱女真族民族歌曲,并教誡皇太子與諸王:“你們自小接觸的都是漢人的風俗習慣,不了解女真族的純實之風。至于文字語言,有的根本不通,這是忘本哪!”
為了恢復女真遺風,重振女真族的民族優越感,金世宗還動用國家機器采取行政手段。下令禁止女真人穿漢服,與漢人通婚、改稱漢姓。世宗的幾個兒子、侄子大都生于海陵漢化的狂熱時代,他們的乳名都是用漢字命名的。按照女真舊俗,他們的乳名必須是女真語。世宗就決定給他們改名,并下詔由文武群臣為他們挑選名字。
會寧府,是金朝的發祥地,金初定名上京,是三朝的都城所在地,它在女真人的心目中占據著重要地位,特別是女真貴族耆老們,更是把上京視為圣地。海陵王膽敢冒天下之大不韙,遷都燕京,并勒令女真貴族內遷,引起了他們的切齒痛恨。世宗即位后致力于恢復上京地位,并多次表示要御臨上京,一展女真遺風。大定二十四年 (1184) 金世宗決定率領諸王巡幸上京,下詔由皇太子守國,并留趙王永中輔佐他。當年五月端午節 (女真舊俗,重端午),世宗到達上京,直到大定二十六年 (1186) 春天才返回中都,前后將近兩年的時間。在上京的日子里,金世宗緬懷先輩們的豐功偉績,經常憑吊昔日先烈們英勇奮戰的古戰場,并召見一位120歲的女真老人,讓他講述當年太祖皇帝開創大業的功績。金世宗還多次宴請居住上京的皇族宗室、元老勛貴,并且曉諭百官,自己萬歲之后,也要遷來上京葬在太祖的陵旁。一次世宗在皇武殿宴請宗室宗婦,金世宗萬分激動,對他們說:“我日日夜夜都在思念我的故鄉,今天我終于實現了自己的愿望,見到自己的族人。大家可以縱情歡飲,不要拘于君臣之禮。”又說: “我尋常并不飲酒,今天的機會難得,我倒是非常想醉上一次。”于是,宗室婦女以及元老大臣紛紛依次起舞,并為世宗祝酒。飲至酣處,世宗興致大發,說:“我來上京已有幾個月了,還未曾有一個人為我唱我們女真人的歌子。現在我為你們唱一曲。”就讓坐在殿上的宗室子弟聽自己唱歌。他的歌粗獷豪放,極言王業之艱難,繼述之不易,及唱到“慨想祖宗,宛然如睹”時,慷慨悲激,泣不成聲。宗戚、群臣感動不已,紛紛捧觴祝酒,山呼“萬歲!”君臣同樂,通宵達旦。
世宗將要返回中都,宗室戚屬都前來送行,金世宗戀戀不舍,語重心長地對他們說:“我久思故鄉,很想多呆幾年。可是,京師是天下的根本,我不能長久延留于此。當今天下承平日久,國無征徭,你們不要驕縱奢侈,我深深地為你們擔心。你們應當務力儉約,不忘祖先創業之艱難!”
五、勵精圖治
金世宗接受過正統的漢族文化教育,儒家的中庸思想對他有著極大的影響。他曾對侍臣說:“凡是立志修身的人,喜和怒都不應當過分。怒極則心勞,喜極則氣散,要達到適中很困難。”他還推崇儒家的仁義道德。因此,在他統治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以 “仁政”為核心的治世思想。由于其前代熙宗、海陵兩位皇帝崇尚漢化,當政時,以吏事為主,仁政為輔。世宗廣泛吸取他們成功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即位后不久就對文武大臣說:“海陵王純尚吏事,不興仁政,當時的官員也以案牘為功。你們今后要擺脫煩瑣的吏事,多思考一些治國治民的辦法。”還說:“讀書出身的人操行清潔,非禮不行。小吏出身的人,自年輕時為吏,養成貪婪乖佞的習氣,任官后又不能改正,國家的衰落往往是由他們造成的。”當然,提倡仁政,并不是寬大無邊。他曾對宰相說: “帝王之政,固然是以寬大為懷,但也不能寬大無邊。象梁武帝那樣,無原則地寬大,是要誤國的。”
世宗博覽史籍,熟悉漢族皇帝的統治思想和辦法。他廣開言路,虛心納諫。大定二年(1162)正月,世宗告誡臣下: “我追慕古代的圣明帝王,虛心受諫。你們有什么事情都可以上奏,不要荒廢政事,放任自流。”又說: “唐堯、虞舜是古代圣主,尚且兼覽博照,終成帝業。而海陵王獨斷專行,剛愎自用,自取滅亡。”
為了廣泛聽取臣下的意見,世宗不斷疏通和增設納諫渠道。按金朝的慣例,臣下的上書都是先由尚書省仔細閱讀,對于那些有參考價值的才列出一個提綱送交世宗過目。其中存在著許多弊病。金世宗重新規定: 凡是臣下的上書,一律由尚書省具體上奏。同時下詔: “無論文武官員,凡是其上書被有關部門阻止的,可以直接向我進表稟報。”大定二十六年(1186),為了提高行政效率,金世宗徹底改變了一切上書由尚書省上奏的慣例,規定由登聞檢院接受上書后,經過皇帝的謀士集團學士院直接上奏皇帝。避免了上書在尚書省的長時間滯留。
金世宗提倡納諫,并經常用歷代著名諫臣的言行誡示臣下。海陵王興兵南侵,太醫使祁宰極力勸諫,被斬首示眾。世宗贊賞不已,稱他為“本朝以來一人而已。”在金世宗鼓勵之下,滿朝文武紛紛上書言事。濟南尹梁肅、監察御史田忠孺等都因上書有功而受到世宗的重用。曹望之,臨潢人,頗有理財的才能。大定初年曾擔任戶部郎中,并兼同修國史,與監修國史紇石烈良弼,同修國史張景仁、劉仲淵等共同修訂《太宗實錄》。書成之后,世宗下詔賞賜予銀幣。曹望之見賞賜太薄,甚為不滿,就私下里發牢騷。不久,張景仁因修實錄有功被擢升為翰學士,曹望之更是憤憤不平,說:“好處全讓別人得去了,絲毫沒有我的份。”這話不知怎么傳到世宗的耳朵里,金世宗雷霆大發,下詔貶曹望之為德州防御史,并警告他說:“你為人聰明能干,但卻不誠實。我曾經告誡你們,如果我有什么過錯,你們應當和我當面諫爭。你當面表示順從,背地里進行誹謗,這是不忠不孝。想當初我把你從五品升為四品。撰成《太宗實錄》時,又賜給你銀幣。你不但不盡心竭力以圖報恩,反而斤斤計較賞賜多少。現在貶你出任外職,要洗心革面,勤于政事。否則的話,你的身家性命也難以保全。”到德州后,曹望之謹尊圣訓,吏治清明。當地人為他建造了生祠。后來又改為同知西京留守事。在西京,曹望之曾多次就邊防等問題上奏世宗,世宗采納了他建議,并把他召回京城,拜為戶部尚書。
金世宗自年青時就踏上了仕途,即位前在會寧、中京、燕京、濟南、西京、遼陽等地做過地方官,與下層民眾的頻繁接觸使他對民間疾苦,有了充分的了解,各級地方官吏殘酷暴虐,為虎作倀,給他以很深的教育。因此,即位之后,金世宗大力改革吏治。
金朝的官吏的選拔與升遷,自太宗以后,學習遼、宋,以資歷為準,至世宗時期,吏部選人仍然采用這種辦法,扼殺了大批人才。當時有許多大臣反對這種選人方法,同知震武軍節度使鄧秉鈞就曾上書世宗指出,地方官吏之所以缺,就是因為吏部循資選人,掩沒了人才。金世宗也意識到這一點。一次,他對尚書省官員說:“朝廷選拔人才,只按資歷,怎能得人?古代曾有布衣入相者,聽說南宋朝廷也很重用山東、河南一帶邊遠地方的人,都是不拘泥于貴賤與遠近。”并進一步指出: “用人之道,應當在他步入壯年心力精壯時使用。若拘泥于憑資格用人,就往往到了年老體衰時資格才夠。這都是考慮不周到造成的。凡是可以任用的人才,你們應當及早給以重用。”世宗還以參政知事孛術阿魯罕為例證。阿魯罕自幼聰明伶俐,七、八歲時就已開始學習契丹字和女真文字。貞元年間,他入試外路胥吏,在三百人中名列第一。世宗初年,阿魯罕投身行伍,參加過討伐窩斡和南宋的戰爭。仆散忠義和紇石烈志寧都給他以很高的評價,稱贊他為人忠正、沉厚,有才干,不阿諛順從。但由于阿魯罕出身低微,按資格只能擔任地方官。等到能擔任宰相時,阿魯罕已經年老了。金世宗深深感到惋惜,認為吏部以資歷選人,得到的大都是平庸之輩,耽誤了國家棟梁之才。大定二十六年 (1186),朝廷五品以上缺員很多,當年新進士中有許多有才干的。 世宗認為其中徒單鎰、 夾古阿里補、 尼厐古等人都是可用之才,應當不受資格限制提拔他們。如果按資歷任用,他們中的一些人會終生不得重用。若想做宰相,更是難乎其難。金世宗不拘資格提拔和重用官吏,在其統治期間,許多有才干的人都得以盡其才。象移刺道 (本名趙三),為人寬厚,很有才干,通曉女真、契丹、漢三種文字。海陵王雖然發現了他的才識,卻不予以重用,只給他一個都督府長史的清職。大定初年,世宗見他練達有才干,提升他為翰林直學士,兼修起居注。過了一段時間,世宗又發現翰林學士對移刺道來說不過是一個清淡文雅之職,不足以盡其才,又把他調任中都路轉運史。其后屢有升遷,最后任為宰相。
金世宗在位,勵精圖治,對于人才對國家的重要作用有著清醒的認識。他曾對宰臣說:“春秋戰國之際,列國群起。齊桓公不過是一位中庸之主,然而由于得到賢相管仲的輔佐,終成一代霸業。我自即位以后,夙夜憂慮,唯恐錯失人才。以我泱泱大國,豈能無人。當務之急就是要選拔人才。”金世宗多次下詔,強令宰臣以及各級官員薦舉賢才,甚至毫不客氣地指責朝臣不薦舉人,是因為嫉妒、害怕被薦舉的人勝過自己,搶走自己的祿秩。御史臺本來是一個勘察和檢舉百官的機構,金世宗不能滿足于其單一的職能。一次,他對御史大夫李石說:“御史臺本來是用來區分邪正的。然而,我只見你們彈劾百官的惡跡,從未見舉薦何人。難道是滿朝上下就沒有一位賢才嗎? 自今以后,宜派監察御史分詣諸路,檢舉邪惡,舉薦賢良。”金世宗還重視通過科舉制度選拔人才。大定初年,近侍中有人上書請求,廢罷科舉制。世宗召來太師張浩商議,問張浩:“自古帝王有不用文學之士的嗎?”張浩回答說:“有。”金世宗又問:“誰呀?”張浩說:“秦始皇。”金世宗看了看左右的大臣說: “怎么可以讓我成為秦始皇那樣的人呢?”這樣一來,科舉制度不但沒有罷除,反而進一發展了。大定四年(1164)世宗就下詔,規定凡參加進士考試,文章列入優等的,一律錄取,不限制人數。當然并不是所有考中的人都能做官受到重用,世宗還要察訪他們的品行與政績,確實是德才兼備的人予以任用。金世宗通過科舉考試,廣招人才,壯大了其官僚隊伍。
金世宗的選官標準著重于考察官吏的政績。他常說: “對官吏應當不斷地考察政績,然后加以提升。”大定二十五年(1185)金世宗巡幸上京,一路上所過州郡,都征發眾多的民伕大修橋梁馳道,以博得金世宗的升遷與賞賜。唯獨同知北京留守劉煥,只派少量的民伕把道路修得平整些。金世宗對劉煥的做法極力贊賞,就提升他為遼東路轉運使。對于那些為官只知茍且因循的人,金世宗深惡痛絕,一旦發現大臣中有任職不謀事的,一定降職使用。固安縣令高昌裔為官不稱職,世宗下令將他撤職,霸州司候成奉先奉職謹恪,世宗就提拔他做了固安縣令。金世宗任人唯才,從不徇私。大定十八年 (1178) 十一月,平章政事唐括安禮等上書世宗,請求提升擔任同知永寧節度使事宗室子弟阿可為刺史,世宗嚴辭拒絕,說:“阿可尚且年幼,缺少社會經驗,授給他一個副職就夠了。郡守一職事關重大,若一味任私而非其才,一郡之民何以生存?”他還非常注意官吏的操行品德。趙承元本來是曹王府中的文學,因為與王府內的奴婢通奸,世宗下令將他杖打一百五十并除名。過了一段時間,因受曹王舉薦,尚書省又任用了趙承元。世宗聞聽異常氣憤,重又將趙承元除名,并嚴責宰臣擅奪皇權。
金世宗嚴禁官吏貪污受賄,一旦發現某人有此劣跡,無論皇親國戚,勛貴元老,一定嚴懲不貸。李石,身兼國舅、國丈、元勛三種身份,大定三年 (1163) 在任參知政事期間,冒留國家的糧食,被貶為御史大夫。徒單貞,是世宗的親家,其女為太子妃。在任咸平尹時,貪污不法,累贓巨萬,后來又被人告發。金世宗派遣大理卿李昌圖前去斟治。李昌圖循私舞弊,未將徒單貞停職察辦。世宗大怒,重新派人前去辦理,懲處了徒單貞,追回贓款并處分察辦不力的李昌圖。為了阻絕官吏貪贓不法,金世宗規定重治貪污者,即使遇到大赦,若無特旨也不能豁免;凡是因貪污罪而被除名的永遠不得重用。金世宗還制訂“職官犯贓同職相糾察法”,規定職官犯罪,同僚不能糾正,而又不上奏的同樣受到懲處。
金世宗重視吏治,還制定了官吏退休制度。規定大臣60歲以后,便可以請求辭職;凡是年過七旬而辭官的,無論品位高低,一律發給一半的俸祿。
金世宗時期,通過吏治改革,穩定了金朝的封建統治,并壯大了統治集團,保證了金朝政治和經濟的發展。在政治上結束了金熙宗以來政權不穩,宗室互相殘殺的局面,調整了統治階級內部矛盾; 經濟上,金世宗不斷采取各種政策減輕農民的兵役、徭役和賦稅負擔。拘括土地與通檢推排就是其中兩項重要的經濟措施。
封建社會的土地兼并是社會生產力增長以及私人土地所有制發展和擴大的結果。女真貴族進入中原后,在漢族封建地主經濟的影響之下,對土地私有的愿望越來越強。猛安謀克戶的貧富分化已發展到異常嚴重的程度,嚴重危及國家的經濟利益。為了改變這種狀況,世宗下令,只允許占田十頃,其余的括籍入官; 女真貴族只許在一處占地,其余各處都要收為官田; 對于女真貴族冒占田地的,還采取懲治其手下官吏的手段。如趙王永中為首的四大王府利用其皇族威權冒占官田,而且還搶占山后民田。大定二十二年(1182)八月,世宗下令將四大王府所冒占的田地全部拘括入官,并將各王府中經辦占田的官員處以刑罰。這些被拘括的田地,一部分以每丁五十畝的數額分給無地或少地的貧民耕種,一部分做為官田,由政府出租給農民耕種,帳取地租。
通檢推排,是金世宗為解決隨土地兼并而來的賦稅、徭役不均現象而采取的另一項重要的經濟措施。其辦法是政府每三年一次調查民戶的人口和財產,登記每戶的人口數和土地、奴婢、田園、屋舍、車馬、牛羊等資產數。然后,根據人戶的錢財、物力多少確定戶等,再根據不同的戶等征收不同數額的物力錢和攤派徭役。世宗期間,共組織過四次大規模的通檢推排;第一次在大定四年(1164),世宗派遣泰寧軍節度使張弘信等十三人分詣諸路,調查戶口、財產,確定戶等,無論公卿大臣還是庶民百姓,一律無從逃免。但是,這一次通檢推排并不成功,派往各路的使者為向金世宗邀功,苛刻百姓,妄把百姓的資產增加數倍以增物力錢,平民百姓深受其害。其后,在大定十五年、大定二十年和大定二十六年,金世宗又進行了三次通檢推排。金世宗實行的這種通檢推排是仿照唐、宋的兩稅法和劃分戶等的辦法,稍加改造而成的,它不僅增加金王朝的財政收入,而且使金王朝的財政收入從隨意掠奪變成了有比較固定的章程可循的稅收,它還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緩和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進步作用。
世宗在位期間,竭力提倡節儉。他多次下詔放免宮女,減除御繕。據說有一次他正在吃飯,一位公主前來請安,世宗竟沒有多余的飯菜來招待自己的女兒,當值的官員見此情景,勸說他添些飯菜,世宗感慨地說道:“我身為天子,如果想奢侈豪華,即使每天吃五十只羊也不是一件難事。可是這些東西都是民脂民膏,不應當妄費。現在的官吏只知道耗費無度,不知道這些東西自何而來。我年輕時屢次出征外官,深知民間疾苦,前代的許多君主在位之時,過著大富大貴的生活,但由于不知稼穡之艱難,往往失去了天下。”
金世宗對西漢文帝躬行節儉極力推崇,并常以自比。即位之后,服御器物大都是原有的。為了繕修宮室,他常常不得不靠減少宮廷費用來承擔。有一次,太子詹事劉仲誨向世宗請求增加東宮的收入和陳設,金世宗沒有同意,并且說:“東宮收入已有定額,陳設也都有,為什么還要增加呢?太子生于富貴,容易養成奢侈的習慣,你們應當引導他崇尚節儉。”對于太子和諸位王子,世宗還經常地施以身教,一次,他指著自己身上穿的衣服說:“我這身衣服已經穿了三年沒有更換了,現在還很完好,你們應當記住要生活樸素。”世宗還多次教育他們要了解黎民百姓的疾苦,說:“遼朝的君主聽到民間缺乏糧食,就問:他們為什么不吃臘肉呢?這是因為幼年時他們的老師和父輩們沒有教會他們儉樸,即位之后也就不知道民間疾苦了。”
世宗聽說自己巡幸各處時居住過的殿堂都封閉起來,不讓別人住了,認為這樣做太無聊而且太浪費,便頒布詔令,凡自己居過的房子一律準許別人居住。他曾對秘書監移刺子敬說:“我雖然處在至尊的地位,每次吃飯常常想到貧民的饑餓狀況,仿佛就在面前一樣。”大臣們認為世宗身為天子,可以豪華一點,他不以為然地說: “天子也是人,浪費有什么必要?”
大定二十九年 (1189)正月二十四日,金世宗病死于中都福安殿,享年67歲,尊謚號為光天興運文德武功圣明仁孝皇帝,廟號為世宗。同年四月,遺體葬于大房山興陵。
上一篇:西燕王慕容瑤
下一篇:世宗朱厚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