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政治文化·修齊治平
中國古代儒家的政治倫理思想。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簡稱。語出《大學》:“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儒家主張由近及遠,由己及人,把個人道德完善看作是治國平天下的第一步和根本,而把個人道德修養又看作是建立在“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的基礎之上的。認為只有培養出符合封建道德規范的人,才能完成治國平天下的任務,體現了封建倫理思想和政治思想的結合,形成封建倫理政治哲學的整個體系,有助于地主階級統治秩序的穩定,受到宋代以后儒家的推崇。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社會倫理文化·信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戲劇文化·儺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