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地理文化·邑
①古代稱國為邑。《左傳·桓公十一年》:“君次于郊郢,以御四邑。”②指京城。《詩·商頌·殷武》:“商邑翼翼,四方之極。”③泛指一般城市。大曰都,小曰邑。《荀子·富國》:“入其境、其田疇穢,都邑露,是貪主已。”④舊時縣的別稱。如邑宰。《漢書·傅寬傳》:“賜食邑雕陰。”顏師古注引孟康曰:“縣名,屬上郡。”⑤古代區域單位。《周禮·地官·小司徒》:“九夫為井,四井為邑,四邑為丘,四丘為甸,四甸為縣,四縣為都。”注:“四井為邑,方二里。”⑥為庶民編制單位。《管子·小匡》:“制五家為軌,軌有長,六軌為邑,邑有司”。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歷史文化·道教創立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民族文化·酥油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