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忠轉戰川鄂奔襄陽之戰(169~1641年)
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五月至十四年(1641年)二月,張獻忠率農民起義軍在四川、湖北等地的流動作戰。
崇禎十二年五月,受明軍“招撫”的張獻忠在谷城(今屬湖北)再次舉兵反明。九月,崇禎帝派大學士楊嗣昌督師10萬,赴襄陽(今湖北襄樊)圍剿農民軍。十三年閏正月,張獻忠在枸坪關(今陜西嵐皋西南)被左良玉軍擊敗,旋移師太平瑪瑙山(今四川萬源境)憑險據守。八月,張獻忠出興山與轉戰至大寧的羅汝才會兵,連挫明軍,“歸、巫大震”。明四川巡撫邵捷春退保綿州(今四川綿陽)。張獻忠又北陷劍州(今四川劍閣),謀入漢中,在陽平關被明將趙光遠、賀人龍等所阻,乃回兵破綿州,逼成都。張獻忠用流動戰術,與敵周旋。十四年二月底,張獻忠偵知鄂西北重鎮襄陽城防空虛,遂令羅汝才率軍與鄖陽巡撫袁繼咸部相持,自率輕騎晝夜馳行150千米,進抵襄陽城郊,派義子李定國帶28騎喬裝官軍,持途中截獲的楊嗣昌軍符,誑開城門,當日晚于城內縱火。張獻忠乘勢破城,殺襄王朱翊銘等,楊嗣昌聞變自殺。之后,張獻忠又乘勝克襄陽、當陽、郟縣、光州(今河南潢川)等城。
此戰中張獻忠“以走制敵”,轉戰川鄂等省,使明軍疲于奔命,作戰中巧用計謀,屢敗官軍,客觀上支持了李自成農民起義軍。
上一篇:《張獻忠克武昌之戰(164年5月)》真實記錄與故事
下一篇:《昭莫多之戰(1696年)》真實記錄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