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語言文化·草書
漢字一種書體的名稱。形成于漢代,從漢到唐,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章草是隸書的草寫體,東漢章帝時盛行,它保存了漢隸的波磔,雖有連筆,但字字獨立。今草產生于東漢末年,是從章草變化來的,形體連綿,字字顧盼呼應,貫通一氣,筆形是楷書化的草寫,沒有章草的波勢。今草簡易快速,但大都不易辨認。狂草是唐代產生的,變化多端,極難辨認,變成了純藝術品,很少有實用價值。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都是在一定的歷史階段正式使用的字體,草書、行書一直是輔助性字體。
中華傳統文化·語言文化·草書
漢字一種書體的名稱。形成于漢代,從漢到唐,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章草是隸書的草寫體,東漢章帝時盛行,它保存了漢隸的波磔,雖有連筆,但字字獨立。今草產生于東漢末年,是從章草變化來的,形體連綿,字字顧盼呼應,貫通一氣,筆形是楷書化的草寫,沒有章草的波勢。今草簡易快速,但大都不易辨認。狂草是唐代產生的,變化多端,極難辨認,變成了純藝術品,很少有實用價值。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都是在一定的歷史階段正式使用的字體,草書、行書一直是輔助性字體。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文化·蘇湖教法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文化·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