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文學理論精華·作家的修養
劉勰對作家的品德修養、政治修養和藝術修養,極為重視。主要見《程器》、《養氣》等篇。
他提出,作家不要“務華棄實”、“有文無質”,要“蓄志以弸中,散采以彪外”,加強品德修養,充實學問,還要注意自己風采,有好的表現,作到德才兼備,質文并重。他還向作家提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雕而不器,貞干誰則?”只有華麗的外表而沒有真實的學識品德,誰還能把你當作學習的榜樣?這個問題是針對一些 “文人無行”的現象而提出來的。
他希望作家要注意政治修養,為國家盡力,作到“摛文必在緯軍國,負重必在任棟梁”。作家也應有政治遠見,能認清形勢,“待時而動,發揮事業”。他還呼吁作家:“窮則獨善以垂文,達則奉時以騁績”,不得意時要加強品德修養,著文傳留后世,得意時要適應時代要求,建立功勛。《程器》篇是專論作家品德修養、政治修養的篇章。
對于提高作家的藝術修養問題,他也提出了中肯的見解。他認為:“不截盤根,無以驗利器;不剖文奧,無以辨通才。才之能通,必資曉術。” (《總術》篇)作家的才能所以能多方面發揮,一定要依靠熟悉寫作方法。《文心雕龍》設專章《總術》篇來論證寫作方法的重要性。同時還寫了《熔裁》、《附會》、《事類》、《章句》、《練字》、《聲律》、《麗辭》、《指瑕》等系列篇章,分別剖析了文學構思布局、立意剪裁、層次句法、音韻節奏、選辭對仗、防止文病等寫作藝術技巧問題。作者認為文學家需要“博見”:“將贍才力,務在博見”(《事業》篇),也需要“博練”:“難易雖殊,并資博練” (《神思》篇)。
《養氣》篇指出作家在創作過程中,要“清和其心,調暢其氣”,“從容率情,優柔適會”。作家寫作要有激情,不要硬擠:“吐納文藝,務在節宣”,“率志委和,則理融而情暢;鉆礪過分,則神疲而氣衰。”他總結出一條作家養氣的方法: “意得則舒懷以命筆,理伏則投筆以卷懷。”
上一篇:中國佛學·變革更新,尋求發展·佛教思想的變革
下一篇:詩文評·歷史沿革·先秦兩漢——詩文評萌芽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