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音樂文化·葫蘆笙
流行于彝、傣、怒、納西、拉祜和苗等民族地區的吹奏樂器。最早出現在漢代,唐代樊綽所著《蠻書》中已提到該樂器,南宋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中也談到了葫蘆笙。它是將掏空的葫蘆做笙斗,故得名。笙管有四,五,六,七幾種,常用的是五管或六管。每根管裝有竹質或銅質簧片,管的下端開一音孔,發聲方法與笙相同,但音量較小,亦可吹奏和聲。音色柔和細膩。葫蘆笙常用于獨奏、合奏和舞蹈伴奏。
中華傳統文化·音樂文化·葫蘆笙
流行于彝、傣、怒、納西、拉祜和苗等民族地區的吹奏樂器。最早出現在漢代,唐代樊綽所著《蠻書》中已提到該樂器,南宋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中也談到了葫蘆笙。它是將掏空的葫蘆做笙斗,故得名。笙管有四,五,六,七幾種,常用的是五管或六管。每根管裝有竹質或銅質簧片,管的下端開一音孔,發聲方法與笙相同,但音量較小,亦可吹奏和聲。音色柔和細膩。葫蘆笙常用于獨奏、合奏和舞蹈伴奏。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歷史文化·董卓之亂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文化總論·行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