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反霸權之路
公元前551年,即子產為卿第四年。晉國政府為了鞏固中原霸主的地位,指示鄭簡公前往晉國朝見霸主晉平公。
表面上晉國風光無限,但其霸主地位已經受到齊國的嚴峻挑戰。除了齊國之外,在中原國家中鄭國實力最強。晉國政府顯然對鄭國不太放心,企圖強迫鄭簡公朝見晉平公,以增強對鄭國的控制力。
面對晉國惡意并帶有強迫性的命令,鄭簡公遲疑了,要不要去呢?
這時子產站出來,以果斷的語氣堅定地說:“不去?!?/p>
子產寫了一封答復信,轉交給晉國使者,這封信是這樣寫的:
“我國每年都對貴國進行友好訪問,貴國所發動的戰爭與會盟我們全部參加,一次也沒有缺席??墒琴F國的政令無常,使我們疲于應對。國家困乏不堪,時不時就爆發一些意想不到的禍亂(指尉止叛亂和子孔陰謀政變等事),無時無刻不處于高度警戒的狀態。貴國政府以為我國君忘記了朝見的義務,其實不是這樣的,實在是因為政局不安定啊。如果貴國能讓我國好好休養生息,那么早晚我們都會前往朝見,哪里要貴國親自下達指示呢?如果貴國不體諒我國的難處,采取強迫手段,請恕我們無法接受這樣的命令。倘若得不到貴國的諒解,導致兩國斷絕外交并反目成仇,這種結果不是我們想看到的,請貴國政府慎重考慮?!?/p>
與其說這是一封答復信,不如說是一份宣言。
子產的答復有理有據有節,語氣強硬。鄭國尊晉國為盟主,但絕非是呼之即來并揮之即去的奴仆。子產甚至以絕交相威脅,更體現了其捍衛獨立主權的巨大決心。
唯唯諾諾者總是會被瞧不起,只有自己強硬才能得到尊重,子產深知此中道理。事實也是如此,鄭國的強硬態度令晉國人大跌眼鏡,出乎意料。子產的判斷是對的,晉國面臨楚國、齊國和秦國的挑戰,哪里會因為一次朝見而與鄭國絕交呢?經過再三考慮,晉國政府不得不取消鄭簡公赴晉國朝見的命令。
這是鄭國在外交上的一次重大勝利。
鄭簡公之所以不愿意去朝見晉平公,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經濟負擔太重了。自從士匄接任首相兼元帥后,對各國的經濟勒索愈加繁重,令中小諸侯國苦不堪言。但是懾于晉國的實力,誰都不敢吭聲。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不平則鳴,子產不僅要捍衛國家的政治利益,也要捍衛其經濟利益。
公元前549年,鄭簡公與首相子西出訪晉國,子產寫了一封信委托子西帶給晉國首相士匄。在信中子產寫道:“您在晉國執政,四鄰諸侯沒有聽說過您的美德,只知道經濟負擔十分苛重。對您的做法,我深感困惑。我聽說執政者治理國家,并不在于囤積財貨,而是擔心沒有好的聲譽。如果各國的財貨都聚集到了晉國,那么諸侯一定心里不滿,這樣就會損害晉國的利益;如果這些財貨聚集到您自己手里,那晉國其他人一定會不滿,這樣就會損害您家族的利益。您這樣做,對國家有什么好處,對自己又有什么好處呢?倘若您持寬厚之心,以德服人,那么遠方的國家也會前來歸附,近鄰的國家也會安心。您為什么這樣糊涂呢,要那么多財物干什么呢?”
這是子產的私人信函,卻說出諸侯們想說卻又不敢說的心事,也是對晉國政府的一次警告。如果貪得無厭,必然會引起同盟諸侯的離心離德。聯想到晉悼公末期以來,諸侯國軍隊在歷次戰爭中消極怠戰,應付敷衍,士匄心里明白子產說的是實情,他不得不認真考慮這個問題。
在子產的努力下,晉國政府終于做出讓步,減輕了諸侯國所應承擔的經濟負擔。經此事件后,子產聲名鵲起。他不僅為自己的國家爭取到利益,也惠及他國。
誰說小國不能有大作為呢?子產向世人表明盡管是弱勢一族,只要堅定地爭取自己的權利,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在出訪期間,鄭簡公向晉國政府提出要出兵攻打陳國。
這是怎么回事呢?
原來陳國成為楚國的附庸后,狐假虎威,多次跟隨楚國入侵鄭國。陳哀公心眼特別多,每次攻入鄭國后,陳國軍隊行經之處就把鄭國人的水井填平,樹木砍倒。采取恐怖手段逼迫鄭國人遷移,所以鄭國人恨透了陳國。
但是晉國政府沒有同意鄭簡公的請求,這一年,楚國率蔡、陳和許三國的軍隊入侵鄭國。狐假虎威的陳哀公表現最壞,無惡不作。
必須要教訓一下陳國。
公元前548年夏,鄭國發動對陳國的戰爭。子展與子產兩人指揮一支由七百輛戰車組成的軍隊,對陳國發起閃電般的進攻。數據可以說明軍事技術的進步,在八十年前晉文公在城濮之戰中,也不過只擁有七百輛戰車,可是如今鄭國對小小的陳國動武就動用了七百輛戰車。
這次閃擊作戰打得陳國毫無還手之力,鄭軍一路勢如破竹,攻入陳國都城。陳哀公本想等著楚國前來援救,不想戰局進展得太快。時間已經來不及了,他被迫向子展和子產投降。
看來子產不僅是位優秀的外交家,打起仗來也不含糊。
打敗陳國之后,子產前往晉國,一是向霸主通報伐陳之戰的情況;二是向晉國進貢討伐陳國時得到的戰利品。
鄭國攻打陳國并沒有得到晉國政府的同意,在晉國人看來,鄭國人開始不聽話了。
幾年前,子產以強硬的態度拒絕晉國政府的命令,并且以不惜斷絕外交來抗議晉方的無理要求。那件事使晉國政府十分惱火,可是還真怕與鄭國決裂。子產很準確地摸準晉國人的心理,也明白自己國家的價值所在。你晉國要是跟我決裂,那楚國是巴不得來拉攏,鄭國是兩頭吃香呀。
如今子產訪問晉國,晉國人準備給他點顏色瞧瞧了。負責接待子產的是晉國大夫士弱,他一見到子產劈頭就問:“陳國何罪之有?”
其實陳國一直歸附于楚國,并不是晉國這個霸主的管轄范圍。鄭國發動對陳國的打擊,對晉國維持對楚國的霸權優勢是有積極作用的。但士弱存心找茬,故意要刁難子產,想以當頭棒喝的方式讓他不知所措??上У氖鞘咳跽义e了對手,子產是何許人也,哪能那么容易被難倒呢?
子產不慌不忙地說:“鄭國曾有恩于陳國,但陳國不僅不思回報,反倒仗著楚國人撐腰,狐假虎威,前來侵犯我國。去年我國政府曾向貴國政府請求討伐陳國,但未能得到貴國政府的同意。陳國又伙同楚國前來侵犯,軍隊所到之處水井被填平,樹木被砍倒。我國如果不主動出擊,就會令我姬姓蒙羞。所以在上天的啟示下,我們出兵攻打陳國,陳國人現在已經認罪并受到了我們的懲罰?!?/p>
士弱聽完后,還不肯善罷甘休,又說道:“為什么要侵略小國呢?”
子產知道士弱故意刁難,他回答的語氣頗為強硬:“先王曾有過命令,只要有罪者,就要給予誅罰。至于說侵略小國嘛,貴國現在土地方圓數千里。而根據禮制,天子土地不過千里;諸侯土地僅百里。如果貴國不是侵略小國,哪里來這么多的土地呢?”
士弱一聽,不但沒有難倒子產,反而被他將了一軍。支支吾吾地,不敢再追究鄭國入侵陳國的事宜。這時士弱看到子產穿了一身軍裝,嘿,這下子抓住把柄了,我得追究你無禮。你到晉國來訪問卻穿了軍裝,不符合外交官的身份,于是再發難道:“你為什么穿軍裝呢?”
子產回答說:“我國鄭武公和鄭莊公都曾經擔任周王室的卿士,在城濮之戰結束時,貴國晉文公讓我國的鄭文公身穿軍裝,仍然以卿士的身份輔佐周天子,接受進獻楚國戰俘的儀式。現在我身穿軍裝進獻戰利品,這是合乎禮儀的?!?/p>
要論到口水戰,士弱根本就不是子產的對手。
子產的精彩辯論,不僅令士弱啞口無言,連后來的孔老夫子也不禁稱贊說:“言之無文,行而不遠。晉為伯,鄭入陳。非文辭不為功。慎辭哉?!贝笠馐钦f:“如果語言不懂得點綴,增添些文采,那么肯定流轉不遠。晉國稱霸的時候,鄭國進攻陳國。如果不善于辭令就無法成功,一定要慎重使用語言藝術呀?!?/p>
子產以自己不卑不亢的態度,表明鄭國獨立自主外交的決心。他的成功一方面是因為自己無與倫比的政治才華;另一方面也表明以鄭國為代表的諸侯國,試圖擺脫晉國獨霸的局面。中原政治的新格局,已經呼之欲出了。
在諸侯國中,鄭國只是一個中等的國家。但是子產的出現使鄭國的政治出現生機與活力,并且在國際舞臺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有一回,擔任令正(官名)的子太叔向子產詢問施政的方法,子產回答說:“施政就像干農活一樣,早晚都要想著它。既要想著如何開始,又要想著如何收成。想清楚了,就早晚身體力行。所做的不要超過所想的,這樣過錯就很少了。”
此時的子產在鄭國內閣中排名第四,他的一系列杰出表現,已經令不少鄭國官員相信他將是政府下一屆的執政者。
對鄭國來說,最大的威脅仍然是南方的楚國。
公元前547年,楚國與秦國聯手,準備偷襲吳國。但吳國早有防備,楚康王臨時改變計劃,轉而北進進攻鄭國的城麇。守城的鄭國將領皇頡和印堇父在力量懸殊的情況下,冒失出城與楚軍交鋒,結果被打得大敗。兩位將領都被楚軍俘虜,楚國人把印堇父作為戰利品送給秦國人。
鄭國與秦國并無多大的矛盾,鄭國政府打算從秦國人手中贖回印堇父。便準備了一大筆錢,由子太叔出面,前往秦國交涉此事。臨行前,子產問子太叔,你準備跟秦國人怎么說呢?子太叔說,我已經準備好一套說辭了。大致就是說印堇父是被楚國人俘虜的,但現在落在秦國人手里了。鄭秦兩國沒有什么利害沖突,鄭國愿意以財禮換回印堇父。
子產聽完后說:“你這樣講,肯定不行。你想想,印堇父是楚國人送給秦國的。如果秦國人拿他來換取鄭國的財禮,這樣做顯得有失國家體統,秦國人一定不會答應的。”
子太叔問道:“那要怎么說呢?”
子產回答道:“秦國雖然與楚國一起進攻我國,但秦國軍隊按兵不動,并未與我國軍隊交鋒。所以應該這樣說:感謝貴國對我國的幫助,如果沒有貴國的恩惠,楚軍現在恐怕還在城門之下呢?!?/p>
子太叔聽了后,不愿意這樣干。秦國人明明是侵略者,楚國的幫兇,還要這樣討好嗎?他動身前往秦國,還是按照自己的那一套說辭要求用財物與秦國政府交換印堇父。但不出子產所料,遭到秦國人的拒絕。其實外交辭令是一門藝術,外交言辭從來是沒有由衷之言的,更多的是體現了國家的利益,可是子太叔不明白這一點。
后來鄭國又另派出使節,用子產的那套外交辭令糊弄秦國人。果然把秦國人說得樂呵呵的,最終釋放了印堇父。鄭國的國力并不能與晉、楚、秦和齊這些大國相比,但此時的鄭國在外交上則處于主動并積極進取,在國內營造一個穩定的政治環境。對于鄭國的民眾來說,這是一個黃金時代。
上一篇:反晉聯盟-春秋故事-春秋時代歷史
下一篇:后來居上的大越國-春秋故事-春秋時代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