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作家的早夭
漢末建安時期,公元217年,一場流行性疫病席卷中原大地,給人民生活帶來了巨大的災難,當時的慘狀是:“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這場疫病也給文壇打下了深重的黑色烙印,有四位出色的作家也被奪去了生命。他們就是“建安七子”中的徐干、陳琳、應瑒、劉楨。
建安七子是漢末重要的作家群。他們圍繞在曹操父子周圍,形成聲勢頗大的鄴下文學集團,共同創(chuàng)造了“慷慨悲涼”、“梗概多氣”的文學風格,被后人譽為“建安風骨”。徐、陳、應、劉四人,是七子中的優(yōu)秀成員,在創(chuàng)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陳琳擅長書檄,其筆鋒之犀利曾經(jīng)使曹操大為震動;徐干是學者,寫詩以抒情見長,《室思》詩中的著名比喻“思君如流水,何有窮己時”曾多次為后代作家化用,劉楨也擅長寫詩,以五言詩著稱,風格剛健有力。他們四人,在當時被稱譽為“一時之雋”。
然而,這些優(yōu)秀作家寶貴的才華和生命卻都斷送在突如其來的天災中。他們曾用筆表達了對人民苦難的深切同情,最后自己也成為亂世苦難的犧牲品。他們?nèi)ナ罆r都正當中年,處于創(chuàng)作的旺盛期。公元218年,曹丕在書信中提到,劉楨的詩作“有逸氣,但未遒耳”,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應瑒富有才學,曾計劃著書立說,——但他們的愿望,卻再也無法實現(xiàn)了。
建安七子中的另外幾位中,孔融死于208年,阮瑀死于212年,王粲也于217年病死。這些文學家的逝世,給這一文學集團的活動過早地打上了句號,在文壇上留下了難以彌補的空白。直到魏末正始年間,再沒有新的優(yōu)秀作家出現(xiàn)。一代文學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就這樣中斷了。
上一篇:建國四十年經(jīng)濟建設的浪費現(xiàn)象
下一篇:彈藥基地不安全帶來的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