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清滇黔韻·昆明之旅·西山·南浦綠波美人長睡
昆明城西十余公里的滇池之濱,峰巒連綿,青山逶迤,北起碧雞關,中經華亭、太華、羅漢諸峰,直達南面的觀音山,磅礴蜿蜒數十里。唐代稱碧雞山,元明以來稱太華山,因其在城西,人們習慣上又稱西山。
滇中一佳境
西山是昆明最壯觀俊秀的一座山。早在唐代,樊綽在《蠻書》中就稱它“山勢特秀,池水清澹”。明代楊升庵在《云南山川志》中也說它“蒼崖萬丈,綠水千尋,月印澄波,云橫絕頂”,為“滇中一佳境也”。徐霞客曾游遍全山并寫下《游太華山記》,記中描述道,山勢“攀崖躡峻,愈上愈奇,而樓、而殿、而閣、而宮,皆東向臨海,嵌懸巖間”。清代薛紹濂在《太華山詩紀序》中也講到,西山“山借水色,水映山光,云鬟霧髻,煙鷺沙鷗,游泳浮沉,天然圖畫。可以擴胸襟,滌塵心。憑高遠望,海闊天空,恍然羽化而登仙,洵省垣之大觀也”。李棠階為西山寫的對聯,形象地概括了西山景色:“南浦綠波西山爽氣;春風落日秋水長天。”
西山風景,自北從高峣村起,有普賢寺、升庵祠和碧峣精舍。進到山間,有華亭寺、太華寺及三清閣。升庵祠相傳為明萬歷年間云南布政使尤廷龍為紀念楊升庵而建。楊升庵,名慎,四川新都人,明正德辛巳年(1521)參加殿試獲第一名,被委任為翰林院撰修。嘉靖元年(1522),因與朝臣一起反對明世宗給生父上尊號而被充軍云南。他到達昆明后,由同因此事而被“廷杖”而死的難友毛玉之子毛沂接到住地高峣。毛沂專修了一座題名為“碧峣精舍”的房子供他居住。從此,楊升庵便在此讀書、講學和寫作。后來的袁嘉榖曾為碧峣精舍書題過一副對聯:“經籍之光,古書渾渾灝灝爾;湖山在抱,佳氣郁郁蔥蔥然”。楊升庵謫居云南三十五年,后憂悶而死。滇中人士為紀念他對地方文化的貢獻,便在高峣建了“升庵祠”。升庵祠與碧峣精舍六十年代均遭破壞。
華亭寺殿宇共分三層,建筑宏偉,環境幽美,左倚臥佛、太華兩峰,右傍玉案、碧峣諸岫,面對滇池。站在寺前遠望,煙波入眼,青山在目。明嘉靖年間,楊升庵應寺僧德林的請求,題了一副膾炙人口的對聯:“一水抱城西,煙靄有無,掛杖僧歸蒼茫外;群峰朝閣下,雨晴濃淡,倚欄人在畫圖中。”華亭寺北面的碧峣山腰,還有現代音樂家聶耳墓。太華寺座落在“居中最高,得一山之勝”的太華山中,以環境清幽和花木繁茂著稱。這里古木參天,綠蔭蔽日,溪流潺潺,鳥語花香。明代傅宗龍曾作對聯概括了此地景色:“一徑飛紅雨;千林散綠蔭。”還有一副短聯更充滿情趣:“聽鳥說甚;問花笑誰?”道觀三清閣建在高朗的懸崖之上,從下往上望,只見古樹白云中,一亭閣若隱若現,如天上瓊樓玉宇。沿石級攀登,路上羅漢崖山門有兩副對聯使人駐足。一副寫道:“置身須向最高處;舉首還多在上人。”另一副寫道:“時出云煙鋪下界;夜來鐘磬徹諸天。”登上三清閣,憑欄遠望,悅目豁心,大有凌虛之慨。
好是美人峰
西山又有“睡美人”之稱。若在昆明市區五華山透過霧靄向西眺望,西山有如一位屈腿仰臥在藍天之下的美女。她的臉、胸、腹、腿輪廓分明,滿頭青絲飄灑在滇池的波光浪影中。尤其是在昆明至呈貢的公路上隔水相望,美女的倩影更顯得豐姿綽約,格外嫵媚。滇池岸邊,流傳著許多關于她的動人傳說。遠古時,滇池水很少,漁家郎阿舢一次網上一條漂亮的小紅魚,因其可愛又放回水里。第二天出海打魚時,猛聽遠處傳來“救命”聲,他循聲劃去,救出一個身著紅菱裙的落水姑娘,并送其經柳林回家。第三天,阿舢剛要出海,聽柳林傳來歌聲:“海心起潮浪不平,天邊起風云不停,海心有雨(意)浪才走,天邊風起格是晴(情)?”阿舢見林里飄起一角紅菱裙,便應道:“天上有龍才有雨,水里有蛟水不清,海心起浪只為雨(意),天邊行風總是晴(情)。”歌聲中走出那位姑娘,介紹說自己是滇池龍王三公主,叫小紅魚,經過兩試,知其心好,愿和他結親。于是,他們當天就成了婚。不幸,龍王知道三公主在人間,派其阿哥傳命返回。公主抗拒不歸,她阿哥就發洪水沖壞房屋,淹死鄉親。三公主讓阿舢拿自己的紅光珠退走洪水,救活鄉親。可回家路上,縣官黑胖子搶走紅光珠,暗害了阿舢。小紅魚姑娘不見阿舢歸來,焦急地跑到滇池邊等待,數月之后,在水中發現阿舢尸體。小紅魚姑娘肝膽俱裂,晝夜不停地在滇池邊哭泣,使滇池變成五百里寬的大湖。最后,她淚盡聲氣絕而化身為山。長發垂地,嘴唇微張,像在呼喚“阿舢哥,阿舢哥……”阿舢則變成滇池的浪,不斷地撫摸她的長發,回答著:“嘩啦啦,我在這里……”于是,人們把這座山叫“睡美人”。
也有人說,這個睡美人是位王子的意中人。古時,這里有位英俊王子,深為國王鐘愛。因王子總是對為他所擇的配偶不滿,國王就讓王子自己外出擇偶。王子奔波數月未得,不禁心灰意冷,準備回城時,靠在一塊石頭上嘆息,并隨手扔掉父親寫的作為定親憑證的字條。誰知字條竟緊貼在他靠過的石頭上,那石頭竟一步步跟他走到皇城。國王以為它是怪物,一箭將其射倒,不想石頭倒下后卻變成一個非常美麗的姑娘。王子回身扶起姑娘,她在王子的懷里閉上了眼睛,胸脯上還貼著那張字條。王子痛心疾首,抱著姑娘縱身跳進滇池。姑娘被石頭擋住,躺在岸邊,化成“睡美人”山。這些美麗的傳說,為山水增色,令后人感嘆。清代孫鵬《望西山》詩曰:“滿樓山屹屼,好是美人峰。眉黛翠雙鎖,髻螺云幾重。二姑開曉鏡,五老望朝容。笑爾多情者,春來色倍濃。”當代作家鄧拓也有詩云:“臥佛化身睡美人,滿腔熱淚灑紅塵,海枯石爛情無盡,地久天長恨不泯。色相如來觀自在,慈悲未必免沉淪,滇池萬頃楊枝水,一送秋波一愴神。”
這里每年還舉行傳統的“三月三,耍西山”盛會。這天,山上草坪古寺,樹下巖間,處處有人唱歌對調,彈琴跳舞。從清晨到傍晚,滿山一片歡聲笑語。陳毅1965年來游時,曾寫詩描述當時盛況:“紅頭巾,百褶裙,綠坎肩。……前者歌,后者應,響云間。人成群,入林中,擺野餐。……玩龍燈,耍獅子,跳舞酣。”生動地展現了節日的景象。
上一篇:悠悠吳越曲·南京之旅·南京·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下一篇:清清滇黔韻·大理之旅·巍寶山·南詔發祥地道教歷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