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學(孔孟荀)·荀子的生平與學說·荀孟之間的分歧
孟子與荀子,同屬儒家,同宗孔子,故二子的主張相同之處很多,但分歧也格外明顯,主要表現在人性論上的性善與性惡的對立。孟子主張人性本善,仁義禮智是人心所固有的,是人的“良知、良能”。孟子說:“人之所以異于禽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論,由仁義行,非行仁義也。”人之異于禽獸在其有仁有義,故孟子教人“居仁由義”,其中心主張可稱仁義說。荀子主張人性本惡,人與動物一樣有自然情欲,但人之異于禽獸在于人有禮義,他說:“人之所以為人者何已也?曰: 以其有辨也……夫禽獸有父子而無父子之親,有牝牡而無男女之別,故人道莫不有辨。辨莫大于分,分莫大于禮,禮莫大于圣王。”在荀子的思想中,禮義居于首要的地位,故其中心主張應稱為禮義說,所謂“隆禮貴義”。因此,孟荀之間性善性惡的對立又可歸結為仁義說與禮義說的分歧。孟子所說的仁義,屬于情;荀子所說的禮義,出于智。所以,孟子的仁義說,可謂主情主義的;荀子的禮義說,可謂主智主義的。性善與性惡、仁義與禮義、主情與主智便是孟荀思想分歧的三個根本層次。
上一篇:墨學·墨家學派及其十大主張·節用
下一篇:律學·沿革·萌芽期(先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