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學·關于徐霞客的研究·手跡研究
丁文江撰寫《徐霞客先生年譜》時,曾討求徐霞客真跡,卒無所得。抗日戰爭時期,萬斯年在麗江木土官家見到一幅《山中逸趣序》,認為是徐霞客手跡,刻石拓墨流傳,并為文介紹(《跋徐霞客撰書山中逸趣敘》,《學思》2卷7期,1942年;《徐霞客撰書山中逸趣敘跋》,《旅行雜志》19卷6期,1945年)。萬斯年還撰有《徐霞客佚文考》(《圖書季刊》新9卷1—2期,1948年)一文。解放后,云南博物館得到木增撰《山中逸趣》原刊本一冊,證實萬氏所見實為近人偽作。其后云南搜集到徐霞客贈雞足山僧妙行詩稿手跡一帖,縱27.5厘米,橫25.4厘米,竹紙較厚,書體在行楷之間,上鈐“字振之號霞客”、“徐弘祖印”白文篆書方印二方。這是迄今為止國內唯一發現的徐氏手跡,史樹青(《徐霞客贈妙行七律二首墨跡跋》)、孫太初 ( 《徐霞客手書贈雞足山僧妙行詩稿》,《文物》1978年10期)為文介紹,二文均刊有手跡照片。
上一篇:律學·沿革·成熟期(隋唐)
下一篇:尚書學·宋代承用偽《古文尚書》及巨大發展與疑辨·承漢唐經學尾聲后的慶歷新學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