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圖存—明清之際的儒學·王夫之
就本體論而言,理學家中有三種觀點:一是張載的氣本論,一是程朱的理本論,一是陸王的心本論。在十一世紀至十七世紀的六百年間,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的內在邏輯已經完全展開,程朱學派于明中葉漸趨衰落;陸王心學于明末流為“狂禪”,被譏為“曲學誤國”。尚未充分展開內在邏輯的氣本論能否補偏救弊、重振理學呢?
王夫之對理學各派的態度是不同的。他以張載思想為正學,對周(敦頤)、程(顥、頤)、朱(熹)、陸(九淵)、王(守仁)各家學說皆持批評態度,其中對周、程、朱尚存禮敬,而對陸、王則以“異端”看待。他的主觀意圖是清楚的,即要以張載思想為基礎,批判地吸收程、朱關于性命道德論述的合理成分,創造一種以氣本、主動、珍生、日新為原則的哲學體系。從形式看,王夫之哲學表現為對張載思想的繼承和發揚,而從其實質看,他的哲學“推故而別致其新”,則已越出了理學思想的樊籬。
在張載那里,氣本論與其理學體系是矛盾的。他的理學思想不是基于氣本論而是對氣本論的背離。程、朱吸收了他的理學思想,揚棄了氣本論。而王夫之發展了他的氣本論,批評了他的理學,使氣本論的內在邏輯得到充分展開。
上一篇:儒家道統—理想“中國論”·承先啟后—道統之古今論
下一篇:儒雅風范—禮儀制度·雅的反面是怪異虛偽和迂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