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科技文化·二十八宿
中國古代的恒星分群系統。為觀察天象及日、月、五星在天空中的運行,在赤道帶和黃道帶的兩側繞天一周,選取二十八個星官作為觀測時的標志,稱為“二十八宿”,亦稱“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它又分成四大星區,每星區七宿,與東、西、南、北四個方位和蒼龍、白虎、朱雀、玄武(龜蛇)四種動物形象相配,稱為四象。即東方蒼龍: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斗、牛、女、虛、危、室、壁;西方白虎:奎、婁、胃、昴、畢、觜、參;南方朱雀:井、鬼、柳、星、張、翼、軫。二十八宿與三垣(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結合在一起,成為中國古代劃分天區的標準。在湖北隨縣發掘的戰國早期曾侯乙墓中,出土有一只漆箱蓋,其上標明二十八宿的全部名稱,是迄今所發現的包含完整的二十八宿星名的最早文字記載。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文化·習善為善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地理文化·井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