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精深的宋明理學·理學概觀
漢、魏以降,經學、佛學、道教猶如三股洪流,各以其澎湃的勢頭向前發展,并相互沖擊,相互融會,由此而形成理學的三個主要的理論來源。一種生命力飽滿的學術體系,只要它所賴以存在的社會結構沒有發生大變動,總會按其內在邏輯展開其多方面發展的可能性。黑格爾曾經指出:“思想是一種結果,是被產生出來的,思想同時是生命力、自身產生其自身的活動力。這種活動力包含有否定性這一主要環節,因為產生也是消滅。當哲學自身產生出來時,是以自然的階段作為它加以否定的出發點的。”(《哲學史講演錄·導言》)如同一條河流,前一段水是后一段水之源,相因不斷,一個發展的思想體系,前代思想就是后代思想之因,并形成邏輯的環鏈。我們不應將其割成一個個片段,然后對應其時代,隨意找來一些不相干的社會經濟、政治的材料作為其“因”,雖然在某些特殊的時期,社會經濟、政治的情況是形成某一學術思想體系的基礎的“因”,但更多時候,它只是學術思想發展的“緣”(條件),而不是“因”。就理學而言,儒、釋、道長期各自發展并相互融合的歷史就是其形成的“因”,而北宋時期興文教、抑武事的政治方略,“三教并用,尤重儒學”的文化政策等等便是其形成之“緣”。當然,我們也可以把“緣”看作一種“因”,那只是外部的原因,而不是內在的原因。
上一篇:近代儒學·現實的重縛與理論之鷹
下一篇:承天祚命—帝王的承襲·禪讓制度及其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