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趙文化·資源、物候和農工商業·自然條件
(1) 地貌。燕趙區域的中部是平原,北部和西部是山地和丘陵,東部濱海,南部隔黃河與中原區域相鄰。平原是它的核心部分,依目前政區計算,在今河北省內的平原面積共有五點七萬平方公里,占全省總面積的百分之三十,如果加上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南省的安陽地區,它實際上的面積還要更大。河北平原的海拔較低,大部分海拔不足五十米,最高為二百米,較低處多在十米左右。
依照自然地貌,河北平原可以分為山前洪積沖積平原、中部沖積平原和濱海平原三種類型。山前洪積沖積平原由燕山和太行山的眾多河流洪積和沖積而成,沿兩條山脈分布在其南側、東側。這里的海拔在五十米至二百米之間,水資源豐富,排水良好,土地肥沃,是農耕歷史最早和條件最好的地區。中部沖積平原分布在河北平原中部、各河的中下游,海拔在五十米以下。這里眾河匯聚,地勢低洼,地表徑流排泄不暢,雨后積水,往往造成土壤的鹽堿化。濱海平原成半環狀沿著六百多公里的海岸線分布,海拔更低,一般只有數米,地勢平坦,礦化度高,土壤鹽堿化更加嚴重。
山地主要由北部的燕山和西部的太行山兩大山脈組成,在河北省內的總面積為七萬平方公里,占全省總面積的百分之三十七,如果加上北京市所屬在內,實際面積會更大。在燕山南側和太行山東側綿延分布的就是丘陵,總面積也有一萬平方公里。山地和丘陵是寶貴的宜林宜牧地區,不過就目前狀況看,大部分山區生態破壞嚴重,高山裸露,水土嚴重流失,農業生產難以進行,自古以來就是相對落后的地方,沒有成為推動燕趙文化向前發展的主體。
在平原和山地、丘陵之外,還有一些山間盆地和平原間的洼地廣泛分布,總面積兩萬多平方公里。山間盆地大多分布在山谷地帶,有河流經過,土壤肥沃,是很好的農業區,在遠古時期就是北方先民良好的依托之所。
(2) 氣候。燕趙區域地處中緯度的歐亞大陸東部,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北部緯度越過燕山在41°左右,南部緯度濱于黃河在35°左右。因此,這里日光照射充足,年照射時數為2500~3100小時,占可照時數的57~69%。五至六月日光輻射強烈,每日每平方厘米達到500卡以上。平原地區的無霜期平均為一百八十天。豐富的日光資源使平原的大部分地區可以實現農作物的一年兩熟或間作兩熟,適宜種植冬小麥、棉花和其他喜溫作物。
季節和晝夜溫差較大,四季分明,冬冷夏熱,寒暑懸殊。最冷的一月的平均最低氣溫為零下7℃~10℃,最熱的七月的平均最高氣溫為30℃以上。年平均氣溫由北向南逐漸增加,平均在13℃左右。晝夜溫差,大部分地區平均在10℃以上。這一狀況使小麥、水稻和各種干鮮果品在其成熟期時,有利于蛋白質和糖份的積累,使之品質更好。
年平均降水量在430~820毫米之間,但分布不均,并且降雨多集中在夏季。由于整個燕趙區域的地勢是西高東低,海面上的濕熱空氣自東而來,遇山抬升,變冷降雨,所以沿燕山和太行山麓地帶以及沿海地帶降雨較多,年平均降水量為600~700毫米,平原中部則降雨較少。降雨集中在每年夏季的六至八月,各地降雨量占全年的65~70%。這一狀況使大秋作物在生長盛期可以得到充分的水份供應,適宜秋糧生產,但同時也使許多地方在春季易于發生春旱,夏季易于發生洪澇,對農業有很大危脅。
(3) 土壤。在山麓平原和低山丘陵分布的土壤主要為褐土,其速效養分含量較高,但有機質的含量較低,缺少磷和氮。中部平原上分布的土壤主要是潮土,同樣也缺少有機質,并且水分狀況不好,易發生水澇。在東部的濱海丘陵地區分布的主要是棕壤和海濱鹽土,肥力狀況也不樂觀。只有局部地區分布的草甸褐土、褐土化潮土、草甸土、灌淤土等的肥力狀況比較良好。
從地質構成上看,總的來說河北平原上的土壤屬于次生黃土,主要由長期風化、腐蝕而形成。據近代中外學者研究,這種土壤雖然不甚肥沃,但卻具有一種“自行更新”的功能。河北平原的大陸性氣候使得每年夏季暴雨過后,都有大量的挾帶泥沙的急流自山上奔瀉而下,據科學計算,中國北部夏季洪水中泥沙的重量約占14~22%,表明每一次降雨就要隨著洪水帶來數千噸的淤泥,它們含有豐富的肥料。自漢至清,人們都知道洪水雖有澇災,但卻可以肥田的道理,清代大臣陳儀、陳宏謀、孫嘉淦和方苞等人都曾說到永定河填淤肥美,能肥禾稼,能變貧瘠為沃野。并具體說明當永定河流經固安和霸縣時,河堤淹毀,兩縣一二百里間一片汪洋,但在十天左右,洪水退去后,淤沙之地都成良田,俗稱之為“金鋪地”。這種秋糧夏補、上游損失下游補的狀況,雖使局部地區豐歉不均,但從總的情況看卻并無損失。于是,河北平原土壤“自行更新”的功能年復一年周期性地為人們提供新鮮耕地,保持著土壤的生命力,使連續耕種的集約農業能夠無限期地維持下去,成為一種“持久農業”。當然,所謂“自行更新”和“持久農業”都是從最低限度地維持農業生產來說的。從現代化的標準上看,僅僅依靠土壤的“自行更新”是遠遠不夠的。如果沒有化學肥料和深水機井的作用,即使是目前的水準也是難以達到的。
(4) 水資源。燕趙區域內的河流基本上都發源于燕山和太行山,向東匯集,流入渤海。這些河流眾多,長度較大,構成了海河、灤河和潮白薊運河三個水系。其中,海河水系由北運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運河五條大河以及長度在十公里以上的三百多條支流構成,最后經天津市的大沽口入海。由于它支流眾多,覆蓋寬廣,下游海河主干全長僅七十余公里,很像是一個扇形。每到夏季洪水傾瀉而下,到達平原地區以后由于流速驟減,泥沙淤和,填塞河床,極易造成嚴重的澇災。燕趙區域內的湖泊以白洋淀最為著名,它由九十多個大小不等的泊、淀組成,面積共有五百平方公里,匯聚了南、西、北三面的潴龍河、唐河、府河、漕河、瀑河、萍河、孝義河、白溝引河等八條河流。
在中國古代,燕趙區域內的水資源還要更加豐富一些。現代學者竺可楨認為,近五千年以來自仰韶文化開始,我國的氣候大體上是溫暖多雨的,黃河流域的氣候大致類似于現在長江以北、淮河以南地區,屬北亞熱帶氣候型,年平均氣溫比現在高出三至五度。張光直也認為從更新世晚期直到數千年以前為止,有一段“氣候的高潮”,那時在華北平原的高地上,不少地方可能生滿密林和灌木絲,林內林間,沼澤密布。在黃河以北的安陽殷墟遺址中,發現有亞熱帶喜濕動物獐、竹鼠、貘、水牛的骨骼,《詩經》等文獻中也記載說喜濕熱的叢竹可以沿著淇水順利生長。那時燕趙地面上的湖泊也相當多,最大的大陸澤正當平原的中部,在今河北隆堯、巨鹿、任縣三縣之間,太行山區的河流都匯注于此。大陸澤到唐代還有東西三十里、南北二十里的面積,到清末仍然存在,分為南泊和北泊,北泊又稱為寧晉泊,直到20世紀初才最后干涸。
目前的燕趙區域水資源比較缺乏,河北省的地表水總計僅占全國的0.65%,地表水資源在全國居第二十五位,人均地表水為全國平均數的八分之一,畝均地表水為全國平均數的十分之一。全省年平均徑流總量山區為132.32億立方米,平原區為37.44億立方米。海河水系覆蓋全省總面積的百分之六十六,但年平均徑流量僅有二百五十六億立方米。第二大水系灤河的年平均徑流量也只有六十億立方米。全省年可利用水量為一百零二億立方米,在缺水的偏旱年和特旱年僅為六十至五十億立方米。以往海河水系經常發生澇災,滹沱河和滏陽河交匯的河北獻縣一帶,明清時稱為“欽定泛區”。目前在海河水系上已建成大中型水庫近五十座,開挖并疏浚了永定新河、子牙新河、南北排河、漳衛新河等骨干河道四十余條,但是頻繁出現的已不是澇災,而是旱情。由于平原地區地下水位低,入滲量較大,地表水大量流失,許多河流下游的水量比上游還小,不少河流季節性枯水。如今在河北平原上行走,經常可以看到條條大河縱橫而過,河床寬至數百米,河底砂礫密布,有時河底還存留著一道小河,成為“河中之河”,有時就根本無水,小路沿著河底的硬土帶伸向前方,附近的農民在河底翻沙子。
地下水在山麓平原蘊藏豐富,含水層數多,厚度大,埋藏淺,易于開采,水質也好。山區和丘陵地帶的地下水水質也很好,但埋藏較深,一般在五十至二百五十米之間,開采十分困難。地下水資源是現代工農業經濟的重要基礎,但是目前已存在問題。河北省年地下水可利用量共八十九億立方米,其中平原地區為八十一億立方米,山區近八億立方米,目前實際用水已達到這一可利用量的百分之八十七。許多地區由于缺水而連年超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全省地下漏斗面積增加到一萬二千平方公里。
(5) 礦產。燕趙區域的礦產資源分布廣泛,各種礦產的分布則相對集中,組合較好,易于開采。在燕山和太行山北,有色金屬比較突出,淺山區和山麓平原則有煤、鐵分布,低平原有豐富的石油,在燕山南北和太行山東部廣泛分布著各種建材資源。
燕趙區域的冶鐵業歷史很早,邯鄲在戰國時就是全國著名的冶鐵中心。目前河北省的鐵礦石總儲量為61.72億噸,居全國第三位。這些鐵礦集中分布在冀東和邯鄲兩地,約占全省鐵礦石儲量的百分之八十。其中冀東的遷安、灤縣、遷西、遵化、青龍一帶集中了總儲量的百分之七十四,并且地質埋藏淺,易采易選。邯鄲地區的鐵礦含鐵量最高,品位在百分之四十至五十以上,其他地區則在百分之三十左右。目前河北省共有鐵礦山七十余處。相較之下,有色金屬資源的儲量較少,品位低,規模不大,伴生礦多,礦點多而分散,不易開采。黃金、鉑、鈀、釩、鈦、鉬、鋁、鈷、鎢、銀的儲量比較豐富,銅、鋅、錫、鎳則比較短缺,錳、鉻等也資源不足。
目前河北省探明的煤炭資源儲量為151億噸,保有儲量147.56億噸,占全國的百分之二十五,居第十位。這些煤炭種類齊全,主焦煤、氣煤、肥煤、瘦煤都有一定儲量。煤炭的分布廣泛,目前除衡水、滄州地區未探出煤炭外,其他地區均有分布。分布在太行山東麓的煤田北起淶源南至磁縣一帶,煤層分布穩定,有峰峰、邢臺、邯鄲等大煤礦。分布在燕山南麓的煤田西起三河東至秦皇島一帶,煤質較好,有開灤、三河、柳江等大煤礦。這兩條礦帶所經的唐山、邯鄲和邢臺三地煤炭儲量最為集中,占河北省儲量的百分之八十。
目前河北省探明的石油資源儲量為十億噸,占全國的百分之十,居第三位。天然氣儲量為四十億立方米。這些石油資源幾乎全部都分布在以任丘為中心的低平原上。目前以任丘為中心建立的華北油田在全國重點油田中名列前位。
各種建材資源主要有水泥、玻璃、陶瓷和石棉。水泥除衡水、滄州外各地都有生產,玻璃生產集中在秦皇島,陶瓷生產集中在唐山。
上一篇:甘肅文化·甘肅的地理環境與疆域沿革·自然地理環境及其歷史文化
下一篇:嶺南文化·嶺南民俗文化·節日民俗的傳承、變異和嶺南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