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做人做事的節操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南懷瑾先生在解釋這幾句話時說:這幾句話,是接著證明了學問的目的,不是文學,不是知識,是做人做事。
“賢賢易色”:“色”指態度、形色。我們看到一個好人,學問好,修養好,本事大,的確很行,看到他就肅然起敬,態度也自然隨之而轉。這是很明白,很平實的,是人的普遍心理,不管一個如何壞的人,總會不自覺地對好人比較友善,這是人之常情。
“事父母能竭其力”:是講孝道。孝道也是要量力而為的,孝要竭其力,不要過分了。古人有對聯為:百善孝為先,原心不原跡,原跡家貧無孝子。萬惡淫為首,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少完人。重在有孝心,否則窮人家里沒得孝子了。
“事君能致其身”:中國文化中的“君”,也不是皇帝的專用詞。不論朋友或同事,既已答應幫忙完成一件事,要抬轎子就規規矩矩一定盡心,答應了就言而有信。就好比結婚從一而終。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這句話實在很不容易,所以子夏說,盡管這人沒讀過一天書,我也一定說,這人真有學問,這不是說明絕非讀死書呀。
見賢思齊,人心向善,想得自然好。做起來,難。忍得一份苦,耐得一份甜,種種誘惑磨難,來歷練強者人生。
子夏以事親以孝,事君以忠,交友于義,見賢思齊,作為一個人真正有學問的標準,同時也說明真正的知識不是學問,學問的目的是做人做事。
求學本不易,而為人也何其難也!子夏提出的這個標準固然不錯,但也不免有理想化的成分,真正做起來是不容易的。畢竟人生活在俗世中,面對各種誘惑,面對各種進退取舍之選擇,能夠保持一份純粹有多么困難!而知識分子也是人,而且對自己的人生有更多的期望和要求,就更難免掉入欲望的陷阱中不能自拔。所以南先生說,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則很是難了。
人都有難以超越的自身局限性,能夠節制自己,除了一份堅守外,更需要修養和智慧的把握。大千世界,世象紛繁復雜,要做到明辨是非,抵抗各種誘惑,做到進退自如,窮通淡然,沒有相當的修養和智慧,是難以把握的。所以,做人是需要修煉功夫的。君子之為人處世,當有自己操守和風格。
面對人生富貴,孔子說:“富貴于我如浮云。”孟子也說:“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此之謂大丈夫”,體現了中國傳統知識分子對獨立人格和精神的堅持,不受外在的左右,堅持學問和做人的格調。作為一個知識分子,以學問為人生理想,那人生的奮斗和成就之路,就顯得更加不容易了。孔子為了學問追求一生,寂寞一生,即使不遇,也不肯放棄人生理想,五百年后,其學說才得到真正的發揚光大。這不是一個普通的知識分子所能做到的。要不然,怎么叫圣人呢?
圣人之境界給人可望而不可即之感,但作為知識分子,應當以孔子自勵,達不到那樣的高度,至少也要盡力而為,以孔子為榜樣,在有生之年,學問知識,做好自己,安身立命,修身齊家,完成一個人的使命。
但是,中國自古以來的知識分子,都有一份功名思想,而且重名節,最難克服的就是功名的誘惑。事實上,對于大多數知識分子來說,要想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最好的辦法就是入仕;也只有此路,才能讓他的學問轉化為力量,最大限度地發揮他的個人意愿,實現濟世濟民的愛國理想。所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是很多知識分子的人生追求。
為官一任,造福百姓,利國利民,成就功名,如果再能成就一番不世功業,則更是光宗耀祖的人生之大幸事。所謂“學得文武藝,貨賣帝王家”,既能實現現實名利,顯身揚名,又可實現人生理想,何樂而不為呢?所以,歷來的知識分子,不僅樂于詩文和道德文章的學問之事,更表現出對于功名的汲汲追求。
只是,官場風云多變幻,高處不勝寒,競爭更加殘酷。人在官場,總有身不由己之感,太忠正不行,太廉潔不行,太耿直不阿不行,其中的分寸把握,只能靠自己的小心和智慧了。儒家所謂的“外圓內方”固然不易,但如果能做到善于中庸為人處世,善于明哲保身,知進退榮辱,能持盈保泰,堅持做人的純粹性,就已經算是難能可貴,算是相當了不起的人了。他們把自己的知識學問和做人連在了一起,因而成就了成功的人生。
而另一些所謂的知識分子,運用自己掌握的那點學識和頭腦中那點所謂的智慧,干謁權貴,搖尾乞憐,充當權貴的狗頭軍師;或者巧言媚上,取悅于人,充當權貴的捉刀手,為權貴歌功頌德。他們的所謂學問,最終因為做人做事的不到位,而出賣了他們——抵抗不了名利金錢的誘惑,迷失了自我,人生歸于敗局,悔之晚矣。所謂“君子固窮”,這個窮,不僅說的是能夠耐住寂寞,能夠“安貧樂道”,更有一種堅持自我節操,不向權貴妥協的尊嚴和骨氣。
所以,孔子當年就對一些讀書人“急于仕進,志有利祿”的人表示不屑,而對一些安心學問的人發出贊嘆,他說:“數年發憤,勤奮苦讀,而不想做官發財的人,真是難得呀!”后來的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寧愿過清貧淡泊的生活,也不與權貴同流合污,體現了知識分子的操守。這種操守是什么?就是高揚的尊嚴和做人做事的原則。也就是孟子所說的“舍生取義”也。
真正的學問,目的是做人做事;做人做事,不僅是學識和才干問題,更有人品、修養和智慧的問題。無論是做學問,還是為官從政,能做到不失獨立不倚的人格精神,才不失為真正的知識分子。
上一篇:南懷瑾《古代儒生的“死守善道”》人生國學智慧全集
下一篇:南懷瑾《孔子的擔憂,文化的擔當》人生國學智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