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肅宗李亨皇后張氏:天象不利遭疏遠,宮廷斗爭全族亡
唐肅宗李亨的皇后張氏(今河南人),因為祖母竇氏是唐太宗母親竇太后的妹妹,所以很早就被選為太子李亨的良娣。唐玄宗帶著楊貴妃逃亡的時候政事都交由李亨處理,東宮太監李輔國在側。
為了拯救大唐江山,李亨決定去寧夏靈武招兵買馬,他曾經在寧夏任職過,對于那里的環境熟悉,而且也有自己的人馬,比較有把握對抗叛軍。去往寧夏這一路十分辛苦,寧夏地形不同于長安城,風沙大,食宿的條件也都十分艱苦,隨從的張良娣已經身懷有孕,但為了保證夫君的安全,夜晚她都會睡在前廳,請丈夫睡到內室,以防小人來犯。到達寧夏后,張良娣便產了皇子李佋,剛生產完的張良娣沒有顧得上調養身體,親自為將士們制作衣服,眾將士很感動,紛紛贊揚張良娣賢德,李亨對此也都銘記于心。
公元756年,李亨登基,國號至德,是為唐肅宗,他多方平復叛軍,很快長安城又回到了李家人的手中。公元758年,李亨帶領張良娣及復國功臣返回長安,封賞了有功之臣,冊封張良娣為淑妃,也一并加封了張氏的父母兄妹。
張淑妃賢德,于李亨開國有功且育有皇子,皇后之位一直空懸,公元758年,唐肅宗李亨親下詔書,冊封淑妃張氏為皇后,母儀天下。
肅宗在大唐風雨飄搖之時登基,所以需要集中各個方面的權力,為了樹立皇帝的威信、鞏固政治根基,也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他決定改一個聽起來有威信、可以懾服眾人的名號,于是就有了“乾元大圣光天文武孝感皇帝”這一稱謂。張皇后一直都覺得自己給了肅宗以及江山社稷很多的幫助,所以提出要將自己的封號改為“翊圣”,“翊”本意為輔佐幫助,后面再加一個“圣”字,這就遭到了朝中眾人的強烈反對。史料還記載,恰好在張皇后提出改封號這一天的夜里,出現了月食,民間都盛傳皇后的陰德太重,已經壓制了皇帝陽氣,而唐朝的先前歷史已經有后宮女子攝政的先例,所以肅宗心中對這件事情有一些忌諱,他雖明白張氏對自己的幫助,可是心中的私欲讓他開始漸漸疏遠這位幫助他登上皇位的女子。
張氏開始慢慢顯露出自己的野心,建寧王李焱一直反對立張氏的兒子為太子,后來張氏的兒子不幸病逝,張氏悲痛欲絕,對李焱懷恨在心,所以不斷在肅宗面前諂害李焱,最終肅宗下旨賜死了自己的兒子建寧王李焱。
太上皇李隆基十分欣賞太子李豫,而且李豫打了很多勝仗,頗得民心,聲名遠揚,完全有繼承大統的能力。張氏依舊不死心,渴望自己的年幼的兒子李侗可以成為太子,肅宗的強烈反對、朝中大臣的極力阻攔以及太上皇李隆基的無視都激起了張氏的恨意,她私下里勾結李輔國,趁著肅宗染病,將太上皇軟禁在西宮。
不久李隆基病逝于西宮,肅宗聞此噩耗,病情加重,命令太子李豫監國,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大勢已定,李豫就是未來的皇帝,李輔國為了自保也投靠了李豫。不死心的張氏勾結越王企圖謀反,假傳圣旨,埋伏殺手,準備暗殺李豫,可是萬萬沒有想到,李輔國將這一切都告訴了李豫,陰謀敗露,張氏被囚禁。公元762年,李豫即位,下旨將張氏貶為庶人,誅殺其親信。
張氏妄想成為下一個武則天或者韋后,野心太大反而害了自己,直到最后也沒有封號。
上一篇:唐肅宗李亨皇后吳氏:得寵愛母憑子貴,太子妃追封皇后
下一篇:唐順宗李誦皇后王氏:節儉開明嚴律己,母儀天下美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