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趣談·錢灃
《錢灃》:錢灃(1740—1795),清代書法家。字東注,號南園,云南昆明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進士。歷任檢討、御史、通政使參議、太常寺少卿、湖南學政等官。曾以彈劾畢沅、國泰、和珅等得直諫名。詩文蒼郁勁厚得古意。尤工書,直逼顏真卿。楊守敬《學書邇言》 曰: “自來學前賢書,未有不變其貌而能成家者,獨有南園學顏真卿,形神皆至,此由于人品氣節,不讓古人,非襲取也。” 馬宗霍《霎岳樓筆談》 曰: “南園學顏得其骨,學歐得其勢,學褚得其姿,故其臨寫雖各有本體,而自運者遂融為一家,行書尤雄渾不可及。”傳世書作有《楷書立軸》、《王應麟困學紀聞句軸》、《楷書七言聯》、《行書七言聯》、《魯公自敘帖軸》、《詩話一則》等。
特立獨行
清朝,特別是康熙、乾隆兩朝,因為皇帝喜好書法,所以書壇的風氣便以皇帝的喜好為轉移。康熙酷愛明代董其昌的書法,于是朝廷上下都爭相趨奉,學習董書。海內真跡,搜羅將盡,董書的身價也越來越高。
錢灃(fēng)很喜歡書法,是康熙朝的通政司副使,掌管內外奏章、封駁,以及臣民密封申訴的事務,和皇帝很接近。但錢灃卻和別的大臣不一樣,他不以皇帝的書法愛好為愛好,而是特立獨行,另辟蹊徑,棄董學顏。他這種獨立不阿的行為,受到了不少人的責難,但他毫不在意。他覺得滿朝臣民僅學一體,會壓抑其他書法流派,不利于藝術發展的多樣化。他即使學顏真卿的書法,也不像其他人學董其昌那樣,機械模仿,亦步亦趨; 而是筆性峻拔,多出新意。清代中葉以后,學顏書的人大都取法于他,足可見其影響力。
《楷書軸》 清 錢灃
上一篇:閑章趣談·錢大昕
下一篇:收藏趣談·錢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