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名畫家郭忠恕
郭忠恕,字恕先,北宋河南洛陽人。他的生年不詳,卒于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 (公元977年)。幼時聰敏,五六歲就能誦讀五經(jīng),撰寫文章。7歲時參加童子試及第成名。20歲步入仕途,是位出類拔萃的人物。五代后漢時,他曾在徐州節(jié)度使劉赟手下任幕僚。后漢隱帝被殺后,群臣欲擁劉赟為帝,在赴開封途中即被郭威廢掉,降封湘陰公。郭威稱帝,改國號為周,史稱郭威為周太祖。郭忠恕本是劉赟的從事,本來可以在仕途上飛黃騰達,由于劉赟被廢,使郭忠恕受到很大打擊。從此他把精力轉(zhuǎn)向鉆研文字學和書畫方面。
后周太祖廣順年間,召郭忠恕為宗正丞兼國子書學博士、周易博士。入宋以后,宋太祖趙匡胤任用他為國子博士。郭忠恕生性狂放不羈,縱酒玩世,目無法度。建隆二年 (公元961年) 八月,在朝堂上,與監(jiān)察御史符昭文爭執(zhí)喧鬧,奪過奏折,撕得粉碎。第三天便被貶為乾州 (今陜西乾縣一帶) 司戶參軍。但是,他并沒有從中吸取教訓。一次他醉酒怒打了知州的從事范滌,為此,知州懷恨在心。同時,他又不遵守為貶官制定的有關條律,擅自離開貶謫的區(qū)域。結(jié)果,受到了改除官職的嚴重處分,被發(fā)配到靈武 (今寧夏賀蘭縣境)。此后,他四處流落,經(jīng)常在岐、雍、京、洛間漫游,以繪畫維持生活。
宋太祖即位,得知郭忠恕很有才華,召他為國子監(jiān)主簿,讓他在太學里刊定歷代字書。他寓居在內(nèi)侍省押班太監(jiān)竇神興房舍里。竇神興父子三人,權傾朝野,不可一世。滿朝文武無不敬畏。但郭忠恕卻瞧不起這一類人。一天,他剃光胡須去見竇神興,竇看到他這個怪樣子,便問: “怎么弄成這樣子?”他笑著說: “我是學你的樣子,不然,怎么能飛黃騰達呢?”竇心中十分惱火。于是便竭力在太宗面前說他壞話。后因他賣掉官府器具被劾,被處以杖刑,發(fā)配登州。
太平興國二年 (公元977年),郭忠恕流放途經(jīng)齊州臨邑(今屬山東) 時,由于年老體弱,情緒激憤,加之刑傷潰爛,病死于途中。死后連副薄棺材也沒得到,用草苫子裹著,埋在路邊。
郭忠恕的一生,早年躊躇滿志,想在政治上做一番大事,但未能如愿。仕途斷絕后,產(chǎn)生了一系列反常的思想和舉止,他的狂放不羈,實際上是對社會現(xiàn)實的一種消極反抗。然而他在繪畫、書法方面卻是很有成就的。據(jù)《宣和畫譜》著錄,內(nèi)府藏郭忠恕圖畫34幅。他的人物畫有: 《比干圖》、《尹喜問道圖》、《吹簫圖》等; 仙釋畫有: 《飛仙故實圖》、《九曜像》、《升龍圖卷》;山水畫有: 《寒林晚山圖》、《湖山夏景圖》、《出峽圖》等。
郭忠恕的畫構(gòu)圖奇特,技法險絕。他被發(fā)配靈武后,經(jīng)常游食于公卿豪富之家,主人們總是用美食佳釀和周到的禮節(jié)接待他,目的是想得到他的書畫作品。但是,他性格古怪,往往是高興時,主動討筆索紙,揮灑描畫; 不樂意時,便驟然發(fā)怒,拂袖而去。在當時,能夠得到他的墨跡,那怕是一幅半幀,也都如獲至寶。
郭忠恕在繪畫方面的成就和貢獻主要在界畫方面。界畫是中國的一門畫種,以作畫時必用界尺引線而得名。郭忠恕是宋代界畫家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有: 《山居樓觀圖》、《行宮圖》、《樓觀仕女圖》、《明皇驪山宮避暑圖》等。他的界畫不僅生動形象,而且精細準確。據(jù)說他的界畫可以當建筑施工圖用,“以毫計寸,以分計尺,以尺計丈,增而倍之,以作大宇,皆中規(guī)度,曾無小差”。可見他對建筑設計,是和繪畫技藝同樣的精通。歷來認為郭忠恕的屋木樓閣自成一家,被譽為古今界畫之絕技。由于郭忠恕的畫不僅精密,而且“蕭散簡遠,無塵埃氣”,《畫品》把他列為“屋木神品第一”。可惜的是,他的繪畫作品流傳至今的絕少,截至目前,我們所能知道的只有《雪霽江行圖》長卷中一部分傳世,今人徐邦達《中國繪畫史圖錄》著錄此圖為絹本。他的這幅傳世之作是我國界畫的精品,這幅畫歷來受到繪畫界的重視,并給予高度的評價。南宋樓鑰在《題郭恕先〈雪霽江行圖〉》 中描述說: “妙絕丹青郭恕先,幻成雪霽大江船; 沿流更飽輕帆舉,上水仍勞百丈牽。” 原作規(guī)模之宏大,氣勢之磅礴,于此可見。它既是我國古代繪畫中的珍品,又是研究宋代船只的構(gòu)造和生產(chǎn)發(fā)展水平的重要資料。
郭忠恕的書法,擅長寫古文、小篆、八分等書體,楷法最為精湛。歐陽修在《集古錄》 中記載,郭忠恕書寫的小字《說文字源》,“其楷法尤精”。歐陽修研讀郭忠恕書《陰符經(jīng)》后,認為法書自唐李陽冰之后,再沒有誰能達到郭忠恕的水平了。
郭忠恕在文字學方面也有建樹。當時有人從龍門獲得到一幅篆文,筆畫酷似鳥跡,朝中學者沒有誰能辨識出它是什么。郭忠恕精通中國文字發(fā)展源流,他見到這幅篆文立即讀了起來,在場的人, 無不為之驚喜。他寫的《佩》、《汗簡》二書, 是重要的文字學專著,書中匯聚了他在文字學研究方面的成果,論列了字的形、音、意的由來,字的衍誤及辨識根據(jù)等,被后人稱為“奇書”。特別是《佩》, 考辨文字更為詳盡。 清代乾隆時, 將此二書收入《四庫全書》之中。
上一篇:宋代名將種師道
下一篇:宋代的建筑大師李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