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音樂文化·俗講
產生于唐代的說唱藝術,初為佛教寺院傳播佛家思想的一種方式,即以說唱法演誦佛經教義。僧侶將佛經典故改編成通俗故事,邊講邊唱,故稱之俗講。唐代大力提倡佛教,許多寺院都設有俗講,寺院成為娛樂性場所。人們被俗講的故事情節和演唱的曲調所吸引,唐敬宗曾親臨興福寺,觀看著名俗講僧文敘的俗講演出。本來從樂府中已經表現出了與俗講相類似的特點,如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木蘭辭》等。經過與佛經俗講的結合,俗講進而變成了一種大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品類,并逐漸與宗教相脫離。內容更具生活化,說唱的曲調也更加向民間音樂靠攏。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宗教文化·佛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語言文化·偏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