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文化·黔中多勝跡—貴州的山川與人文景觀·革命遺址
貴州在我國革命史上,有著名的革命根據地——黔東特區,又是工農紅軍長征途經的地方,眾多的革命遺址和文物,蘊含了革命先輩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它本身就是構成貴州地域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
1934年5月,賀龍同志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從湘西進入貴州黔東地區,7月建立了貴州境內第一個革命根據地——黔東特區。這里有賀龍率領紅軍入黔的第一個渡口——沿河紅軍渡遺址,有紅三軍決定在黔東建立根據地的楓香溪會議會址(德江縣境內),有黔東根據地第一次工農蘇維埃大會會址(沿河縣鉛廠壩),還有紅六軍團(任弼時、肖克、王震等同志率領)入黔后與紅三軍(后改為紅二軍團)會師的木黃會師遺址(印江縣境內)。
中央紅軍長征入黔,在遵義會議召開之前曾召開過黎平會議,現黎平會議會址(黎平縣城內)仍原樣保存著,這是遵義會議的準備會議,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重大意義。黎平會議后,紅軍向黔北挺進,但前有烏江天險,英勇的紅軍戰士在江界河渡口強渡,在長征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今渡口紀念碑便記錄下了這場激烈的戰斗。在著名的遵義會議之后,紅軍為甩掉尾追的敵人,曾在貴州、四川之間的赤水河上來回四渡,這就是紅軍戰史上彪炳千秋的“四渡赤水”之戰,至今四個渡口的紀念碑仍供后人憑吊。它們是茅臺渡口、二郎灘渡口、太平渡渡口、土城渡口。紅軍以少數兵力,牽制了蔣介石調動的滇、川、黔三省地方軍隊及中央軍,忽東忽西,完全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大量殲滅了敵人,粉碎了敵人的“圍殲”計劃,“四渡赤水”之戰體現了毛澤東偉大軍事思想和他杰出的軍事指揮藝術,是毛澤東用兵的得意之筆。
貴州眾多的現代革命遺址(包括革命歷史名城遵義在內)和文物,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為貴州人民留下的一筆巨大精神財富,它無聲地向后人訴說著那段令人難忘的歷史,證明著中國共產黨的光榮、偉大,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最好課堂。
上一篇:青藏文化
下一篇:齊魯文化·經學與思想·顏之推以“務道”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