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際泰幼通《尚書》
明朝末年臨川有個文學家陳際泰,與當時的文學家艾南英齊名,文章譽滿天下。他才思敏捷,一天能作二三十首詩,一生賦詩數以萬計,是當時文壇有名的高產作家。
陳際泰幼年時家很窮,父親務農為生,他家祖祖輩輩就從沒出過一個讀書人。陳際泰先天聰明,雖無家學熏陶,然而卻喜歡讀書學習。他看見鄰居家的孩子拿著書本上學讀書非常羨慕,請求父親送他上學,然而家里沒有錢交學費,因此父親不允許他去。
怎么辦呢?別看陳際泰年紀小,可是個有心計的孩子。他與鄰居家一個讀書的孩子交上了朋友,每天等那個孩子放學了,陳際泰就背著父親偷偷去他們家學習,看他的讀本,不認識的字就讓那個小朋友教他,陳際泰就是這樣如饑似渴地學習文化知識。
有一次,他去表兄家做客,偶然發現表兄家有一本《尚書》。這本書的四角都已經磨禿了,而且封面與前面幾章已經丟失了,然而陳際泰卻如獲至寶,請求表兄把書借給他,表兄爽快地把書送給了他。
陳際泰把這本《尚書》帶回家之后,他手不離書,看了一遍又一遍,終于弄懂了文義。《尚書》古奧艱深,許多讀書人都望而卻步,而一個十歲的孩子竟然能自學弄通它的大意,這的確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情。
還有一次,他到鄰居家去玩,看到一本《詩經》放在壇子口上當壇蓋用,心痛得不得了,就拿回家去閱讀。父親看見了很生氣,罵了他一頓,又督促他到田里干活。
到了田里之后,陳際泰又從懷里把《詩經》拿出來,找到一個高崗坐在那兒如醉如癡地看起來。就這樣,陳際泰通過艱苦自學,終于在12歲那年通過鄉試,而于崇禎七年即他16歲時中了進士,以后又成為文壇上的佼佼者。
上一篇:陸秀夫誓死不降
下一篇:頑強的海倫·凱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