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出不朽的光芒
張衡出生在一個很有名望的詩書世家,祖父張堪學識淵博、品德高尚,在任漁陽太守時,抗擊匈奴,發展生產,深受老百姓的擁護。祖父為官清廉,兩袖清風,在去世后,并沒有給家中留下多少錢財。張衡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家境比較貧寒。
幼小的張衡最喜歡聽祖母講故事。夏日的夜晚,天空澄澈,月光如水,祖孫倆坐在院子里,祖母給他講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的故事。有時他會突然問祖母,為什么晚上會有月亮?白天月亮哪去了?晚上太陽又躲在哪里?
祖母笑著搖搖頭,她也無法解釋。祖父留下了許多書籍。幾年時間張衡就把家中藏書全部讀完,很早就能寫一手好辭賦,在當地也算是飽學之士了。
可是,張衡書讀得越多,越覺得自己不懂的知識太多了。在他15歲時,告別祖母,開始了游學生活。張衡先去了漢朝故都長安,長安是當時最富庶繁華的地區,也是文化學術中心。
張衡在長安一帶走了許多地方,游覽了名山大川,考察了歷史古跡,了解了當地的民情風俗,甚至還調查過市井制度和商業交通的情況。一年多的時間,讓他大開眼界,學到了許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
到了洛陽以后,張衡沒有進太學,而是到處求師訪友,虛心向他們求教。當時許多學者在學術上各有主張,張衡堅持獨立思考,并不盲從任何一家學說。
后來,張衡當了朝廷的太史令。對于宇宙的構造,當時有一種蓋天說,說天是一個大圓蓋,地是一個方棋盤,日月星辰都附在圓蓋上。在前人的基礎上,張衡發展了渾天學說,主張天是圓的,宇宙是無限的,月光是反射的太陽光。
張衡的理論在當時是世界上最先進的。他在科學上之所以能夠獲得那樣大的成就,是因為他既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又有敢想敢做的首創精神。他在天文歷算和機械學上的巨大成就,他制造的地動儀和渾天儀,在世界科學史上放射著不朽的光芒。
上一篇:拿破侖——土倫戰役顯軍事才能
下一篇:放棄是一種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