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欽差
——收復新疆的欽差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中國湖南湘陰人。1832年中舉人,后三次入京會試,名落孫山,遂發誓不以進士為榮,企圖“建功立業”,努力研究“經世致用”之學,同時對疆域沿革、歷代兵事和農業經營亦頗有興趣。
1875年5月3日,清政府以欽差大臣左宗棠督辦新疆軍務,旨在驅逐阿古柏侵略軍,收復新疆。在這場維護祖國統一和領土完整的正義戰爭中,左宗黨率領的西征軍取得了重大勝利,使新疆全部歸回了中國的版圖。
1876年4月7日,左宗棠從蘭州移駐肅州,命徐占彪部守巴里坤至古城一線,防敵北竄;命張曜部固守哈密一線,防敵東犯;命金順部駐軍濟木薩前線,待劉錦棠率主力到達后,即由北部向古牧地和烏魯木齊進攻。
左宗棠根據阿古柏及其黨羽兵力分布情況以及清軍赴新疆作戰糧運困難、千里運輸線易遭敵破壞等特點,決定采取“緩進急戰”、“先北后南”的戰略。6月,清軍主力逾越天山,7月攻擊濟木薩,打響了收復新疆的第一槍。遂后突襲黃田,猛攻古牧地,并乘勝收復烏魯木齊及天山以北的大部城堡。此后,冬季來臨,大雪封山,左宗棠耐心說服“急思開拔”、進取南疆的將領,明確指出“大抵進兵南路,又是緩進爭戰之局”令部隊利用冬季,肅清殘敵,就地征集糧秣,進行休整,準備次年春天向南疆進軍。
1877年4月,左宗棠以60個營、3萬余兵力,從西北和東北兩路向吐魯番進攻。西北路指揮劉錦棠連克達坂城、托克遜,與東北路徐占彪、張曜會師與吐魯番城下,經激戰,收復該城,阿古柏絕望自殺,白彥虎化裝潛逃。至此,阿古柏在達板、吐魯番、托克遜地區的所謂三角防御,全部被清軍摧毀。在收復吐魯番之后,左宗棠因天氣炎熱,未隨即向南進軍,而等至秋后天氣轉涼后,再進行下一戰役。
1877年9月,左宗棠將休整過的精銳部隊組成兩個兵團,由托克遜成梯次隊形出發,“一月驟馳三千余里”,收復喀什噶爾等南疆八城,白彥虎等率殘部逃入俄境。到1878年1月,新疆除伊犁地區外,已全部收復。
略定南疆八城后,左宗棠即全力實現收回沙俄侵占的伊犁的既定目標。他在新疆認真進行軍事部署,準備以武力收復伊犁,使清廷代表在中俄談判中,有軍事力量為后盾,終于推翻了崇厚草簽的賣國條約,收復了伊犁九城等地區,為祖國保全了新疆這一塊一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疆土。
上一篇:對人生智慧的感悟
下一篇:巴頓——耐心等候的“血膽”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