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學(孔孟荀)·孔子的生平和學說·天命鬼神觀
孔子繼承傳統的原始宗教的天命觀,有時把天視為人世間的主宰者和人格神。《子罕》記載:“子畏于匡,曰: ‘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后死者不得與于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據《述而》記載,宋司馬桓魋欲害孔子時,孔子說:“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孔子不僅認為他的生死由天決定,而且還認為,他的“德”,他擔負的復興文化的使命,也是天賦予的。不過,孔子在相信天命的同時,卻對周時盛行的通過卜筮探求上天意向的作法持否定態度,并且認為天命就蘊含在自然事物的運行之中,人們應該順應天命而積極努力,不應該消極服從天命安排,放棄自己的努力,因而他特別強調“為仁由己”。這些思想與傳統的天命觀是矛盾的,它構成了西周天命觀向戰國唯物主義自然觀轉變的過渡環節。
孔子沒有明確否定鬼神,但對鬼神采取敬而遠之的態度,他說: “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據《述而》記載,孔子“不語怪、力、亂、神”并且說:“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對于人死后是否為鬼,他采取回避態度。他很看重祭祀,但不主張亂行祭祀。孔子“敬鬼神而遠之”的態度對后世無神論思想的發展有積極影響。
上一篇:易學·易說述略·圖書易學
下一篇:孫子兵學